金晓云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第四中学(江西 宜春)330800
摘要:写作是初中生语言运用的必备技能,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直接体现。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取以练促写的方式开展写作活动,这种重复、枯燥的练习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写作教学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有效方法
引言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接触到更多的新学科,初中生的整体学习难度也在提高,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衡量初中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但是目前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对语文写作没有兴趣,写作能力较差,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状态,引导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作文思维,让学生爱上作文,提高语文作文能力。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
(一)学生写作兴趣不高,没有真情实感
一直以来,学生对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是很多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噩梦”,一提起写作很多学生就感到头疼和恐惧。为了应付作业,部分学生就会投机取巧,抄袭作文选或者网络上的文章,生搬硬套,缺少真情流露。
(二)教学手段落后
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离不开灵活方法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改善作文教学训练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教学手段非常落后,缺少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计划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将一些范文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范文完成写作字数,最后在学生的作文上写上简单的评语,就算是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内在联系非常缺乏,以致在学生机械、随意的写作和教师杂乱无章的评价下,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目标无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会处于极大的困境中。
二、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组织小组讨论,发散学生写作意识
小组讨论活动是发散学生写作思维,使其共享书面表达经验的重要环节,它并不是让学生照搬同伴的写作思路,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活动共享成长经验,使其在同伴的启发、帮助下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设计规范的作文大纲,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某个作文主题的写作方向、切入点,共享作文素材,讨论作文布局结构、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写作意识,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就如在“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本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实现了自主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这就可以很好地丰富生生互动,有利于促使学生积累有效的写作经验。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内部讨论十分有效,每个成员都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突出动物特点的方式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塑造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据此突出某类动物的特征;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通过自己与某类动物的相处过程去突出动物的形象特点,可以使用一些拟人化的语言去展现动物形象,等等。通过组内讨论,这个小组的成员都产生了新的想法,主动借鉴了同伴的优秀写作思路,切实优化了个人作文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脉络结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初中生在写作时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抓不住写作的重点,在写作时出现顾左右而言他的情况,导致写作内容跑题、偏题,或者是将写作内容变成流水账,整篇写作内容毫无写作特色,写作重点不够突出,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多数教师都会从写作主题解析入手,为学生分析写作内容的重点在哪,但是仅凭口述学生并不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去进行脉络结构的呈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脉络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写作题目入手分析,带领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写作的重点所在,同时也乐意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示教师的写作脉络结构与思路,特别是对于点题与扣题的内容要在导图中重点体现。教师讲解的时候能够突出重点学生在写作时自然能够学会去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就是从学生写作的内容入手,可以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问题的文章,然后教师根据他们的写作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就算在写作一半时发现自己写作内容出现跑题、偏题的情况也能够有一定的补救措施。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教授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的内容抽丝剥茧,将文章脉络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再根据教师教授的方法,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改正,最后要求学生再重新写一篇文章。
(三)从生活出发寻找写作素材
为什么在小学时候教师课后或者寒暑假布置日记作业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为什么很多学生小学时期的日记都是简单的流水账,诸如今天我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一些学生收到写日记的作业时,往往都是用抄写其他课外书本的内容来敷衍了事,而不通过自己的思考写下关于自己的真实日记。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比如写人物时,可以观察爸爸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或者是班级里的同学和放学后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等;比如写景时,可以留心经常和家长一起出去玩的公园、商场、游乐园等;再比如写季节时,周围环境中的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都可以体现出当时所处的季节特点。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源。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大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的去观察去思考每天的所见所闻,没有有意识的去关注所经历的人和事。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对写作进行的训练。例如七年级上册中,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不仅要欣赏作者描绘出的四时之景,更要在学习课文时感受和学习作者细腻的笔触,像朱自清的笔下,那些破土而出的小草,竞相开放的花儿。老舍笔下对于冬季济南不同于北方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凛冽,而是一份枯黄的草色中已有点点淡绿的暖意。因此在学习了这种对于季节、环境的描写的文章后,写作的训练就应该是与之对应的生活中天气、季节等内容。用心观察生活环境中不同季节的事物变化,以及每年季节轮回时的变化规律,感受不同时候风、雨、阳光、花鸟鱼虫等带来的不同感受,再应用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手法,练习对事物的文字描述。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革新和完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白小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4):135.
[2]马冬梅.浅谈初中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0):170.
[3]李晓科.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浅议[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9(10):48-49.
[4]王丽萍.初中语文课堂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
[5]张义美.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J].课外语文,2018(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