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敏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杰出国外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有形式多样的德育素材,教师要重视这些素材,有针对性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价值,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应有计划的进行德育渗透,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很多教师都会在学科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科情感教育价值,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成长。语文学科教学包含浓厚的文学知识与文学底蕴,教学文章中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具有大量的德育元素,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渗透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的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
1.1健全学生人格
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成绩提升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对学生的德、体、美、劳等四个方面的发展和提升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方式,应当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1]。语文阅读素材是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阅读,深入分析、理解,可以让学生感知文学的魅力和语言的价值,并对阅读内容所涵盖的思想感情有所体会,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1.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其类型众多、题材甚广,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延伸学生的学习思路,扩展阅读知识的学习范围,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文化。另外,德育渗透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比如联想能力、创作能力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极为广阔的想象、创新空间,对于学生的性格爱好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在语文阅读中融入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
2.1将德育渗透应用于语文诵读中
高中语文阅读题材繁多,其中包含很多优秀的文学素材,思想内容也比较丰富,作者的创作风格比较明显,篇幅也不会很长,学生诵读、记忆起来难度不会很大,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陶冶学生情操,感染学生内心。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从课文内容出发,对文章细节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诵读技巧进行诵读,提高诵读的效率,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从中获得德育知识,促进自己的德育素养。
例如,《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使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内容自然朴素、充满感情。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上世纪作家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老舍时隔一年后才得噩耗,他含着沉痛而悲伤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此来缅怀自己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教师先有感情的范读一遍,让学生体会教师朗读时情感的注入与投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体会。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诵读的语气和停顿,并进行适当点拨,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分析文章的意境,深刻感悟文章情感。
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丰富学生内心情感,由内而外的发展学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回忆自己的母亲,体会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学会热爱母亲、感恩母亲。
2.2将德育渗透应用于语文阅读中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创建相关情境,同化教学氛围,将学生置于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在阅读之前,教师依据阅读内容及其风格,利用多媒体放映设备,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创设相关阅读情境,让学生身处阅读氛围之中,直观的体会到文章的内容情感,与自己的心灵产生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感悟其中的价值观念,并从中获取德育成分,提升自己的德育意识。
例如,《捡麦穗》这一篇文章情感比较丰富,细节描写比较真实,充分体现了作者张洁对爱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捡麦穗的场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场景图片,以及当时的农村状况、作者身处的环境,让学生在了解资料的同时深入文境,感受朴实、散漫而又充满淡淡忧伤的意境,触动学生内心,体会文章中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感情。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受,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放大学生的情感。以上情境创建的阅读方式,有利于触动学生内心,实现德育渗透的教育目标。
2.3将德育渗透应用于阅读活动中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积极开展阅读教学的新形式,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2]。在课文阅读完毕之后,学生对文章情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在课余时间通过角色扮演、黑板报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呈现阅读内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和情感态度,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宝玉挨打》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文章角色进行一次角色扮演,让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并自行代入角色、进行角色阅读,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了解故事中贾宝玉、贾政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每个人对故事发展趋势产生的作用,总结人物描写手法,体会其作用。在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试着去分析《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与其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2.4将德育渗透应用于课外阅读中
教材阅读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为了积累学生的语文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实现德育渗透的教育目标。
例如,国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有《简·爱》、《巴黎圣母院》等等,国内作品《骆驼祥子》、《活着》、《边城》等等,其中的文学故事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对人物的刻画极其深刻,以《骆驼祥子》举例,故事主要描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刻画了当时的社会黑暗、人民内心生活的贫瘠,控诉了统治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描述了祥子经过生活的多次打击,从体面、好强、积极、健康到堕落、自私、悲惨、绝望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内心对于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无奈。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主角产生情感共鸣,吸取祥子的教训,凸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从而实现德育渗透的作用。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起效也较为缓慢,但对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重视德育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69.
[2]李小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