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姜 霞
[导读]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发生变化
        姜霞
        云南省大理州教育体育局 云南省大理市  671000
         
        摘要: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发生变化,在小学教育中应不再局限于过去的那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课堂模式。语文作为儿童必学科目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课程比例,而其中阅读又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我们现在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现状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措施,希望能够加深德育在人们观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儿童在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阶段后,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进入到小学后教师要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教育下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道德的评判能力、自身修养的提高以及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三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教学不论是在平时学习还是考试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提升就要着重在这些重点部分下功夫。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把握中心思想、理解文章意义以及掌握解题技巧,更要在文章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三观。
        1.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1推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教育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不够成熟,不能以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去教育该阶段儿童,不能一昧的进行理论输出而是要在教学基础上融入德育教学,通过阅读教学中文章的意义以及现实案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成长。小学阶段中的儿童由于内心信念不够坚定以及各种价值观不够成熟,容易走上不正确的道路,教师和家长作为最直接能够给予儿童道德教育的主体,如果在这时教师和家长不加以引导,便不利于学生正确道德信念的确立。
        1.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最根本的是要看学生是否对本科目有学习兴趣以及积极主动性,因此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德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要引起广大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将德育渗透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讲解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对于学生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学生的道德教育跟得上,认为学习是为国家做贡献的重要方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1.3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偏重于阅读技巧以及中心思想的讲解,而忽略了培养学生道德水平,这违背了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孩子在价值观形成时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不仅仅是理论能力突出,更要求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德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现状
2.1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够重视德育
        受到过去那种理论知识学习是课堂主要任务的思想影响,一些学校管理人员对于在学校课程中融入德育这项工作不够重视,甚至一些只是走形式。一些一线教学教师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别的教育就不必要占用课堂时间,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德育的开展。
        其次,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没有办法通过深挖阅读中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加之在思想上不重视德育就影响了孩子道德素养的培育。只有老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思想上重视德育,这种情况才能够彻底改变。
        2.2缺乏德育内容以及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基础条件是有充足的内容可供教师进行德育渗透。

但是有许多教师缺乏在阅读理解文章中寻找可以进行德育的内容的能力,这会使得教师可用内容不足,无法更好的进行德育。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不够熟练,没有创新意识,不懂得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过PPT或者是视频将同学们带入到文章情景之中,以达到更好的德育目标。将课堂所讲解的阅读文章与实践相联系或者是进行实践活动是一个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却缺乏实践活动的融入。
        3.推进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措施
3.1深入挖掘阅读文章中的德育内容
        在阅读中进行德育中,阅读文章本身是主要针对,通常一篇文章中会充斥着作者对于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的情感或者态度,其中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内容很多,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例如,在讲解《父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父亲对于孩子的行为或者语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父亲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以及对父爱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文章是进行德育最好的素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才能够既起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起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作用。
        3.2设立阅读教学氛围进行德育
        过去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对于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要求教师设立一定的阅读情景,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刘胡兰》这一文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刘胡兰的照片、时代背景和个人简介,在通过播放一些描述刘胡兰烈士的电影让同学们对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由此产生深深地爱国之情以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信念,这才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3.3教师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引导学生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形成,教师起到了很好地引导作用,如果教师的道德品行高尚,会对学生的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学生的道德导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正可以利用阅读文章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解自己在生活中受到帮助后又帮助其它的人或者是回报恩人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此外,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在课后也要言行一致,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榜样。比如,在同学们遇到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与同学们相处出现矛盾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并用一定的自身经历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夸奖,对于做的不好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
        3.4在阅读训练中进行德育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因此教师要在文章中挖掘重点,通过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爱国、爱家、爱社会等。比如在讲到《我的祖国》这篇阅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爱国之情,也可以播放《战狼》、《金刚川》等爱国题材的红色电影来加深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课堂虽然是教学主阵地,但是课外阅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后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对于品德培养起作用并且通俗易懂的书籍。例如可以给同学们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同学们在看到海伦凯勒坚韧不拔的精神之后,在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遇到难题时,坚定地进行克服,做一个锲而不舍的人。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不仅要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进行,也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渗透。虽然目前德育已经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仍要积极地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茁壮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10-01.
        [2]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5-27.
        [3]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0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