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吴丽莉
[导读] 儿童的早期阅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吴丽莉
        无锡金桥实验幼儿园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
        儿童的早期阅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专家认为,0—3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3—6岁则更侧重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如何开展儿童的早期阅读,直接关系到儿童是否可以顺利过渡到独立阅读。分享阅读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早期阅读方式,又被称为“大书阅读”。幼儿园在实施分享阅读教学时,将分享阅读与幼儿园日常生活、主题活动、各学科课程相互渗透、有机整合;通过教师的指导,激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会自主阅读;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自主阅读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多元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分享阅读;早期阅读;幼儿园

        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类生命的起跑线,也是人类智慧开发的关键期。美国教育机构199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能力早入学之前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期阅读至关重要,因为早期阅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3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3—6岁则更侧重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在关键期内,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语言的发展,而分享阅读是他们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儿童的分享阅读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分享阅读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使幼儿可以顺利地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
一、分享阅读
(一)分享阅读的内涵
分享阅读也称为“大书阅读”,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不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伴随阅读阶段,利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精心设计的阅读方法,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进行的类似于游戏的阅读活动。
与传统的阅读活动不同,分享阅读很重视幼儿自主的提问和主动参与。[1]分享阅读强调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强调分享阅读中的“开放性”对幼儿创造力的作用。当幼儿怀着听故事的轻松、好奇心情参与阅读时,对于不理解的情节或概念,会马上提出疑问,而教师结合儿童日常生活经验所给予的及时解答,是对儿童提问行为的一种积极反馈。在正式阅读之前、之后以及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可以随时就故事所涉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非正式的讨论。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增长知识,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和观点,尝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疑问和立场,而且还可以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创设一种愉快、友好的沟通氛围。
(二)分享阅读的特点
1.分享阅读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工具。在分享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是我们进行分享阅读的出发点和达到其他目的的基础。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让孩子喜欢阅读。
  2.分享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儿童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在成年人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于是,在成年人朗读的同时,他们可以开始试着跟随成年人一起朗读。 儿童的这种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儿童开始从被动听别人讲故事,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2]分享阅读读本内容和主题活动相结合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认同感。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幼儿通过大书朗读、小书指读、创编故事、表演游戏、自制图画书等活动,阅读感知力和阅读理解力得到初步培养。如:对字、词、句等语义的识别经验;对读本语义形式的微观感受经验等,逐步培养幼儿的基本阅读技能,从而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3.分享阅读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在幼儿园是一种教学活动,在家庭表现为亲子活动。在分享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故事的难度和孩子的现有水平,适时调整孩子的参与水平,及时给予鼓励,保持孩子对阅读的高度兴趣。孩子阅读时,随时可以打断阅读,就自己不理解的情节或概念提出问题,成年人结合儿童的日常经验给予的及时解答,从而促进孩子更深入地进行思考,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在分享阅读过程中,孩子们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这种享受是由孩子同伴间、师生间、亲子间共同阅读所带来的。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阅读氛围中,积极与教师、同伴、家长以及其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让孩子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教师、成人与孩子平等地分享着读本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
二、分享阅读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幼儿更好的进入早期自主阅读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将分享阅读活动分为两大形式:专门的分享阅读活动和渗透的分享阅读活动。
(一)专门分享阅读活动
专门的分享阅读是指教师计划安排专门的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阅读活动。按教师的指导程度不同,又可以分为大图书阅读活动、小图书阅读活动、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三种。
1.大图书阅读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顺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这种方式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原型不断向外扩充发展的过程,[3]学前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1—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语句的关键期。因此借助分享阅读读本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促进幼儿学习形象化语言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的问题情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
2.小图书阅读活动
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这种方式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故事录音翻阅讲述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同时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将幼儿拉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引发他们的阅读动机,营造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情境。在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中,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巧妙安排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正确阅读的技能,使幼儿能够学会自主阅读,让他们主动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探索,对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因此可以为幼儿创设图书角或图书架,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建立阅读常规,初步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教师与孩子围坐在一起,采用教师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
分享阅读活动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在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促进了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例如:在《让我们跟着脚印走》的故事中,每页图中都有一串脚印,幼儿通过观察循着脚印从泥地走向池塘边,从池塘边走向草地,从草地走向树林,最终发现原来是大象的脚印。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幼儿开始学会观察主角以外的事物,从而更加激发了猜测故事发展脉络的积极性。
3、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包括听赏活动;朗读活动;排图活动;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听音乐编构故事等。
分享阅读活动给幼儿提出了一个最为开放的观察目的,教师要用最开放的问题明确幼儿的观察目的,即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等。对于年龄最小的幼儿来说,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为他们进行全面的观察指明了方向,却又不会束缚他们的思维。教师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让孩子站在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见解表达愿望的方法.如:“如果你是小老鼠,迷路时碰到大黑猫你会怎么办?”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等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渗透的分享阅读活动
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阅读发展的条件。
1.日常生活中的分享阅读活动
幼儿在园的生活包括来园,离园、早操、进餐、睡眠、盥洗、入厕、喝水、散步等环节,在这些活动中,让幼儿自觉和不自觉地开展阅读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如每天早晨孩子来园时,把写有孩子姓名的卡片排在小桌子上,让孩子找出自己的名字卡,插到代表这个小组的向日葵花瓣上;餐前活动时开展阅读活动认识一些常见蔬菜、水果等的名称、说说反义词、欣赏故事、介绍食谱;洗手时念“洗手歌”等,这些有趣多样的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2.游戏活动中的分享阅读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4]游戏也是幼儿产生和保持识字与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能培养幼儿对图书阅读的兴趣,增强幼儿学习的迁移能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如在表演性游戏中,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就鼓励孩子们学一学,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不知不觉中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去。
3.区域活动中的分享阅读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让幼儿自主阅读和表演。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并进行创造性表演。
  4.幼儿园主题活动及各学科课程中的分享阅读活动
分享阅读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拓展幼儿的阅读面,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5]分享阅读又渗透于各科教育活动,提高阅读活动的效果。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将简短生动、琅琅上口的歌词以文字形式出现,能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加快学习速度。同时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给幼儿多一些机会拿起书,多一些机会和书建立感情,激发幼儿自主阅读,主动探索阅读的材料。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6]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分享阅读给孩子所带来的不只是阅读的快乐、更有体验分享的快乐。开展分享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阅读中感受成功,在阅读中共同成长,在阅读中不断超越和创新。分享阅读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英)艾登.钱伯斯著,许慧贞,蔡宜容译.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广州:南海出版公司,2007,第1版:24.
[2]刘挥.从小养成好习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第1版:84.
[3] 池瑾,冉亮.学前儿童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第1版:115.
[4]刘超平.培养孩子成为读书高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第1版:8.
[5]贺荟中.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371-373.
[6]周兢.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的发展走向[J].奕阳幼教评论,2008(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