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晖
福建省厦门市观音山幼儿园
摘要: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教育改革逐渐深入,人们对教育发展也是愈发关注。幼儿教育是孩子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他们学习意识培养和健康成长的启蒙时期,为了更好实现幼儿教育,诸多幼儿园逐渐引入仁爱教育的理念,并不断将仁爱教育渗透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下面,文章就主要针对幼儿园仁爱教育的实施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仁爱教育;实施策略
前言:在教育中,爱是根本,也是最终追求。对幼儿保持仁爱之心,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核心的素养。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教师对幼儿保持仁爱之心,积极开展仁爱教育,仁爱教育并非简单的教学技巧,而是发自内心对生命的爱护、对真善美由衷地表达,只有将仁爱融入教育中,才能够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因此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仁爱教育重要性,并将积极和有效实现幼儿园仁爱教育的落实,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仁爱教育内涵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更是从古至今都影响着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在孔子思想中,仁爱是核心的理念,它主要指一种本善的心理和高尚品德。孔子作为仁学开创者,提出了“仁者爱人”等思想,而仁爱就是道德修养最高的境界以及精神的追求,其它美德都围绕此道德修养所展开,若一个人想对真正品德追求,就要将爱人当作前提。而仁爱教育就是基于孔子思想中仁爱理念所提出的一种教育,提倡教师要保持仁爱之心开展教学活动,欣赏、尊重、鼓励、倾听、关爱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将仁爱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有效渗透,促进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1]。
2.幼儿园仁爱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幼儿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错误或者不合理的行为,而这对周围的人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引导,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他们能够快乐学习与生活。
想要保持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开展活动中要对幼儿关爱和呵护,对他们充满爱心,面对幼儿出现的错误要用爱心对他们浇灌,和幼儿进行密切的交流和交心,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他们积极和乐于进行错误的纠正,教师并为幼儿提供错误纠正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2]。幼儿在班级环境中,不可避免会存在诸多的冲突,争抢等,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要耐心对他们讲授礼节与道理,调节他们的矛盾,让他们形成相互谦让和相互帮助的良好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2合理开展动手活动,加强仁爱的渗透
在幼儿园的教育期间,往往需要开展大量的动手活动,幼儿对这些动手活动十分喜爱,而为了在动手活动中实现对幼儿的良好教育,还需要做好动手活动的合理开展,加强仁爱教育的有效渗透。在活动的开展前,教师要以幼儿兴趣出发进行精心地选材和认真地备课,通过趣味化和游戏化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参与、加深幼儿的体验,实现他们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在课外活动开展时,教师要做好对他们的鼓励和引导,对他们的作品要保持欣赏的态度,即使仅仅是简单的操作,也要给予他们鼓励,对幼儿每次的进步都要掌握,并及时对他们表达支持与表扬,促进他们保持信心,对幼儿的努力要及时肯定,使他们获取继续提升的动力。
2.3注意做好后勤管理,实现仁爱的落实
在幼儿园的教育期间,后勤管理是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的质量。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品质的提升,就要求幼儿园做好后勤管理,在后勤管理中也要积极进行仁爱教育的渗透。为了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餐饮供应中在考虑幼儿饮食爱好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营养的用餐搭配方案;为了能够实现幼儿有秩序的用餐,对幼儿用餐采用一人一位和标签标识的方式规定他们的座位,避免用餐的混乱而导致不良情况发生,并为他们讲述用餐的礼仪,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在午休管理中,定期查看幼儿的睡眠情况,做好午睡管理工作,避免出现掉床或者掉被子等情况,对不正常午睡的孩子,可以通过一些诱导法来引导他们睡觉,避免对其他孩子造成影响[3]。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实现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快乐成长,幼儿园就需要积极渗透仁爱教育,这也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童景萍.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方法探讨[J]. 亚太教育, 2016, 000(036):8-8.
[2]毛艳萍. 幼儿园德育教育实践与探讨[J]. 速读(上旬), 2019, 000(008):165-165.
[3]陈艳玉. 弘扬高尚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以仁爱之心 做育人事业[J]. 魅力中国, 2019,(11).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