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数学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何永萍
[导读]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纠正学生错误观念,
        何永萍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心小学 广东 博罗516100
        摘要: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纠正学生错误观念,养成正确的数学思考习惯;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氛围;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充分利用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并形成数学评价奖励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改变观念、正确思考、家校联动、树立榜样、形成机制。
        在农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十几年了,作为一线数学老师,近几年来越来越发现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并不单是所谓的“聪明”与“不聪明”决定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坏,更能直接地影响学习的效果与成绩。特别是泰美镇地处博罗县山区,这里的农村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数学知识不断深化,学生数学成绩也不断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状态: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而没有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学生,成绩则越来越差,最后表现为厌倦数学。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影响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因素,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近几年,我接手的中高年级班级数学成绩都不好,大部分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对学习不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成绩。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他们进行了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觉得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纠正学生错误观念,养成正确的数学思考习惯
        在农村,有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数学就是算数,会算数就是把数学学好了。低年级的时候学的简单计算很容易掌握,成绩也不错,但是到了中高年级,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也越来越复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遇到抽象和复杂的问题,就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有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挺简单的,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参与思考,没有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到测验和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很多知识没有掌握好。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上尤为突出。赞科夫认为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真正领会数学知识的真谛,把握数学的本质。因此,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大量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前准备时先想好问题应该怎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同时又简单易懂,引导大部分的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同时告诉学生,学习数学一定要常问“为什么?”如果自己会解答这个“为什么?”那么问题就弄懂了,如果自己还解答不了,就应该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会的同学。在课上堂,我也会经常这样问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说的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二、家校联动,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家长的督促,才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帮助其改变不良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和家长提出自己的要求,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很多中高年级的家长表示,在孩子遇到数学问题时,自己不会做也不会教,帮不上忙。

只能看着孩子完成不了或者借助网络,把答案直接抄写上去,时间长了,堆积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老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作业最忌讳的就是抄袭,抄袭的作业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农村很多家长无法辅导孩子数学课本知识,对抄作业现象也是很无奈。面对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先在班里教育学生:会的就自己独立完成,不会做的题要请教老师或其他会的人,而不能不懂装懂,抄答案的结果是自欺欺人,问题最终并没有到解决。做错后应该认真听老师评讲,再把错题订正在旁边。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每天抽时间看一看孩子是否有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错题是否有用红笔更正在旁边。如果孩子有做到这几点,说明孩子上课是认真的。只要孩子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作业能用心完成,认真检查,发现问题能及时改正的好习惯,学习数学就不会太难。也不用家长每天烦恼不会辅导孩子学习数学了。我们老师通过作业反馈的情况,及时联系家长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共促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
        三、树立榜样,影响更多的学生养成好习惯
        在小学生这个群体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大的。每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方式,让他们介绍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再由我来结合他们取得的成绩,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大家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验后,讲评环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原题是这样的:要在半径6米的圆形花坛外面铺一条2米宽的水泥小路,水泥小路的面积有多大?因为题目中只有文字信息,没有直观图形,不能直接找到外圆半径。我在全班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有作草图习惯的学生几乎都做对了,而很多做错了的并没有作草图!通过调查,让学生发现,解决几何问题,画图是一种很常用也很重要的策略。并且在每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都要求学生跟着我一起在草稿纸上作草图,养成习惯。当学生了解并尝试使用这种方法,特别是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后,他们都会乐意去用,让别人的好习惯慢慢变成自己的。
        四、形成数学评价奖励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评价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每次数学测验后,我都会给成绩优秀和取得进步的学生发“表扬信”,达到90分以上的额外再加一个“数学之星”,集满10张“表扬信”或5个“数学之星”可以在我这里换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小学数学到了中高年级就会有很多公式和规律需要学生记住。让学生死记硬背达不到预期效果,最理想的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并学会运用。通常我都是给学生分成四人小组,选成绩最好的为组长,以优带差。每天由小组长负责监督检查同组成员的作业更正、公式规律的背诵和其他评价奖励的积分,并把这些项目制定成表格进行积分,分发到每一组中,每学期评选出小组总分前三名和个人总分前三名,期末结束时对这些小组和个人进行嘉奖。奖品不丰厚,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而得到的,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更能激励他们认真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通过这样系统的评价奖励机制,约束和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更自觉,更主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的好习惯养成需要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培养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身为农村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我始终相信,致力于此,倾心于此,农村数学教学的收获将会异常丰硕!
        
参考文献:【1】王光明, 范文贵.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小学数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