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了,我国的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有了进步。数学科目是一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关联性、逻辑思维严密性、解题思维完整性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开展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期,而数学思维的培养会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在日常生活当中获得知识。生活反映知识,知识运用于生活。但由于某些原因,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文章以逻辑思维培养为引导,深入研究分析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职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是培养学生缜密逻辑思维和发散抽象思维的重要基础学科。在新教改的背景下,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探究和归纳卓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在剖析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活生动的教学办法,以期能适应新形势下时代发展的需求。
1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和指导思想滞后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很多教师一直沿用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主要围绕应试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而课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了大量密集的习题练习来帮助学生记忆。如此的教学观念完全没有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缺乏必要的互动、探讨与思考环节,让学生没有兴趣参与其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这便影响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良好思考习惯的形成。
1.2 学生学习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的缘故,天生对于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这样的特质使学生极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分神的现象。原因还是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趣乏味,直接致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致,造成学生左顾右盼,精力涣散,学习效果不佳。
1.3 情感教育缺失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教师应关注情感教育。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将书本的死知识转变为灵活生动的场景化知识。这样一方面贴近生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另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本来就来自于现实生活。数学是一门富含情感内涵和较强融合力的学科。教师应拓展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然而,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仅仅讲解的是数学知识,没有将其与情感场景结合起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作用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2.1 生活与理论相互转换运用
说到生活与理论的相互转换运用,就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更要依靠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数学的起源就是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数学的运用又是个人和团体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教会孩子基础知识和理论,并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之后,更多的运用就是在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去把理论和生活之间互相转换运用。在生活和理论相互转换运用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是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生活中这种转换运用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我们买菜需要付钱的时候,这就涉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应用,甚至涉及交换律应用。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多为孩子讲解,锻炼孩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夯实孩子在学校所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做到了生活与理论之间相互转换运用。
2.2 增强数字分析,提升运算能力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字与图形,数据的分析与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不具备运算能力,则数学学习无从谈起,因此教学在日常授课中必须重视数学定理和公式的见解,从而促进学生运用公式和定理更好的进行数学运算,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在《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与整理能力,从而实现统计知识的理解,以及相关统计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老师要强调学生数据分析与运算能力相结合,从而实现概率教学课堂的高效性,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有效知识。再如,分数的四则运算在小学高年级是重要的运算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必须让学生精确的记忆算理,在算理的记忆过程中才能实现数学运算题的巧妙解决。“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从左往右依次进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如果符合运算定律,可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明确记忆算理,保障学生的运算能力。
2.3 夯实基础,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做铺垫
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学的概念、公式等都非常严谨,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打好基础,让学生认真完整地学习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运用做好铺垫。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训练,要耐心地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做出讲解,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过多的督促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明确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间的关系,建立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思维能力为主体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基础知识内容,稳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整体结构。
2.4 转变教学观念,尊重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的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不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影响了课堂质量。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正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促进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例如在《比例》的学习中,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请一位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给其他同学讲授此课内容。这位同学讲完之后,让其他学生做补充,最后老师做课堂的总结,将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并加之肯定和鼓励,从而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此过程中,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学生由单纯的听课变为站在讲台上讲课,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打好基础,更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与运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也不是说用单一的“教”和机械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目的,教师更应该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打开一扇大门。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和孩子互动起来,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课内打好基础,生活中的教育潜移默化。要让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成为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激发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江伟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活动开展研究[J].科技风,2020(11):79.
[2]黄旭锋.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88-92.
[3]孙钰芳.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名师在线,2020(10):39-40.
[4]饶贵.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