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践行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吴兵建
[导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根据教学需求以及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
        吴兵建
        河北柏乡中学    河北省邢台市  055450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根据教学需求以及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是高中进行物理教学的基础,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巨大的利处,在新高考模式下,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笔者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在新高考模式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如下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 高效课堂 策略
        物理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确保学生在高中学习中能够有着良好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凡的意义。但是在高中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一方面是因为高中物理学习较为困难,这一抽象性比较高的学科,不仅仅要求学生有着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还需要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有着良好的表现,从这方面分析,不难发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如此才可以让学生的物理成绩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变换教育思想,创新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适应的改变,尤其是在新高考模式下,要求学生对于高中阶段所学习的所有知识能够融汇贯通,也就是对于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确保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可以实现在教学质量上的提升。为了让学生的成绩可以因为良好的教学方式得到两项发展,教师就需要在新高考模式下转变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创新,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进行能够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遴选,也就是按照教学需求,创建相应的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改变教学中知识的表现手法,从而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良好提升。例如在讲解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时,教师不能够仅仅从物理层面或者简单的从公式方向进行知识讲解,而是需要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的论证,在教学中引入数学中微积分的知识,并且还需要从图形层面来分析位移、速度、加速三者的关系,如此,学生不仅仅可以更好的掌握关于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注重因材施教,创设学习情境
        因材施教是新高考模式下必然要重视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备课工作,确保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丰富自身的视野,在自学能力、创新思维、控制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我国新高考模式下,教师必然要重视的教学要求。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下,必然围绕着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创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此才可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教材内容是教学工作中最为基础的内容,教师要根据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相适应的补充,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内容,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寥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是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学生因为觉得大点计时器结构简单,并不会非常认真的思考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式,进而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对于加速度、速度、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有着非常清晰的界定,但是如果在打点计时器所形成的实验效果上对上述内容进行计算,而容易出现混淆不清的情况。基于此原因,教师不能够仅仅是上述内容进行三令五申的强调,而是应当创设出一个情景,让学生思考不同的打点计时器在使用中存在的实验误差差别,例如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摩擦力小、电磁打点计时器摩擦力大,从这方面来分析使用两中不同的打点器进行相同实验时的实验结果预测,进而再引申到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现象下加速度、瞬时速度等内容的计算方法。


        三、以情激趣,增强课堂趣味
        高中物理相比较于初中物理虽然更加的复杂,但是相应的其也能够更好的解释生活中的各中物理现象,不难发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借助良好的引导方式,往往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其在高中学习中越来越重视关于物理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各个方面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下,教师需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课堂的开展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知识的表达方式尤为重要,为此在利用构建趣味课堂的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借助趣味课堂的方式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反馈,通过对课堂氛围的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好的完成个性化教育。不难发现,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际的课堂中,多媒体设备的出现让课堂的内容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对于教师而言,其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内容可以在更加形象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板书时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突然要引入上学期某一课程的核心内容,但是从课堂反馈的情况分析,很多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已然遗忘甚多,教师就可以很轻易的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上学期这一课程的核心内容迅速的调取出来,然后帮助同学进行温习。
        四、强化思维探究课程
        在高中物理教育中,不能够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在课堂学习中,不仅仅要能够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相关知识点,更需要在课后的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联系认识到相关知识点的运用方式,也就是需要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自我探究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模式而言, 学生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应当同同学进行相关难点的探讨,这中同学之间进行知识探讨的学习方式,对于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会有着极大的利处。教师针对这些学生之间关于知识的探讨,不仅仅要多支持,还需要在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认识到学生理解知识的方式,进而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修改知识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可以因为更好的课堂环境,而在成绩上得到良性增长。例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一方面按照教学计划,将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等试验进行分析和讲解,另一方面则是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及时的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气氛,尤其在深入分析其中机械能守恒的相关问题时,教师甚至可以大胆的引入能量守恒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分析系统中的能量最后都以什么形式存在或者以什么形式离开相应的系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好的深入了解相关的内容,进一步去思考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这是保证学生能够得到良性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新高考模式下,能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的必然路径。对于具体的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工作上不断创新,实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此才是确保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多选.新高考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9,36:41.
        [2]冯丽丽.浅谈对新高考模式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136-137.
        [3]李铮.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鲁科版《功率》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59.
        [4]林艳钦.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05:38+40.
        [5]宋殿臣.浅析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新突破[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