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显涛
波密县完全小学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860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数学这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资源库;建设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辅助教学的作用,拓展课堂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更迅速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带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包含的往往是数学学科中较为基础的部分,但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而由于数学本身的数字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太强,这对于刚开始接触数学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数学思维的小学生而言,真正把握理解数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解决数学过于抽象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例举各种各样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到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时,教师经常会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想象,或者直接借助现有的一些参照物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让学生将自身所处的位置与教室内其他学生所处的位置进行比较,或者是让他们以学校大门为参照物,说明学校内其他设施都在学校大门的具体方位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位置与方向的具体内容,无疑是比较简单的,但即使这样,数学对于学生而言还是较为抽象,其理解难度还是存在的,因此,就需要更为简单高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除了数学本身学科难度较高之外,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学生影响的,这一时期的学生听讲认真、课堂参与度也较高,但却存在着专注力较低的问题,为此,长时间单一的授课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是十分理想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的问题,要依靠一些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小学数学拓展性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分析
2.1创新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进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本课开始探究了平行和垂直的关系,阐述了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会出现的几种情况,探究了没有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等等。微课视频由于时间短,可能讲述不了这么多的内容。因此,本课在讲述时需要创新微课教学活动的实施模式,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探究,然后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搜集更多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互动反馈,进而更好地促进微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2.2运用微课教学加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他们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时。因此,数学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系统、细致地讲解来向学生传输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微课教学则不然,它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微型课程资源。在微课模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图表、影像、PPT等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优化资源教学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组织方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通过微课教学实现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标,将我们的数学课堂资源最大化,还可以让“好学生”带“弱学生”,从而帮助“弱学生”理解掌握,加深巩固“好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模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学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3以微课为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制作微课时,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解析,并以动画、视频及图片等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继而导入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顺利突破重难点。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课后练习微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所教的知识点,提高复习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
2.4根据微课视频有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为学生构建情境,更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导入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趣味十足的动画形式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2.5利用兴趣小组开展德育教育
应用微课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如将学生分组,将重难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探究和讨论。应用微课能解决小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问题。用视频吸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能让学生积极地互动和交流。学生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认识到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效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6补充课堂,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微课由于借助了很多互联网的技术,它往往能反映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展示出的教学内容,而这些教学内容的补充往往就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习内容的突破点,因此微课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是依靠自身语言或者板书,以及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软件来呈现,而在遇到较为难理解的题目时,语言和板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题目中涉及的变化,多媒体软件操作起来又会具有一点难度,且花费时间较长,这时,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展现方式,它可以在教师备课时就被提前制作好,然后在课堂必要处进行播放。
结语
微课有效地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得数学教学更加高效。教师结合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让数学教育更加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另外,教师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有效的策略,通过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爱梅.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8):139-140.
[2]于黎明.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5):145-146.
[3]马进国.马远祥.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索[M].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