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琼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巩华学校,北京 102206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材建设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有效,教师需要运用问题来传播学生的思维,运用思维方法来点燃学生的数学梦想。本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能,从根本上提高数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 在小学数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1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
在我国的教育任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注重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后,就会逐步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整个数学学科的结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1.2 渗入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不仅要满足当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要,而且要让知识、研究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留在学生的头脑中,以满足他们未来的成长需要。它在学生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形成认知概念,对他们的发展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它不仅塑造了认知概念,而且通过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优化了认知结构。面对复杂的事物,我们可以自然地运用数学思维知识,分析其本质,掌握其原理,使新知识顺利地进入我们自己的认知结构。
2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1 转化思想的渗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思想的渗透和转化。转型思想的渗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转化和归纳,可以简化一些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学生还可以更好地掌握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将较难的问题简化,形成特征的完整解,使抽象和陌生的问题变得简单,快速回答问题。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运用转换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2.2 分类方法的渗透
范畴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渗透教学思想的有效策略,也是许多数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教学中的分类渗透需要结合教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差异,根据教学对象的相似性分为不同的类别。通过比较教学对象的异同,总结教学对象的异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运用分类思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例如,在“初步理解角度”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角度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利用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和五角星纸,通过直观感知,让学生了解角度大小与边长无关,并总结角度规律。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结果。
2.3 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极限思维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学习,使学生对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极限思维法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理解事物,使学生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
3.1 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策略
首先,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提炼和形成,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策略的渗透。由于这个概念是对综合性知识的概括,小学生很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知识的具体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归纳法等思维策略,促进学生的抽象能力、知识理解和吸收。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数学思维策略渗透的原因。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发现、分析和解决原因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对学生数学学习原因的重要指导。不仅要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分析原因,而且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原因,通过解决原因来完成数学思想和策略的渗透。此外,数学活动是在操作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实践形式,有利于抽象数学思维策略在小学生中的渗透。教师应注意数学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具体规律。
3.2 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探究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教学。它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让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应用于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长方体和长方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长方体和长方体模具,或者学生可以准备一些积木。然后,在教室里,让学生们试着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两边做记号。然后用直尺测量每边的边长并计算面积。然后比较长方体或立方体的差异,这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长方体对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所有的面长方体都是相同的,并且鼓励学生将字段相加。尝试总结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以便学生发展思维。通过这种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学质量。
3.3 创设多元自学探究途径,强化学生数学思想运用能力
如果数学教科书案例的解析是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初步应用,那么为了消除这种认知歧义,获得更充分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样化的自我探索方式。为了加强其数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实现其效果的充分巩固和内化。在这方面,在后期的课堂教学过程和作业安排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话题类型,并确保话题数量尽可能简单。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的数学思维方法,拓展他们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思维,深入理解各种有效的数学探索和研究技能,致力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4 通过实际生活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巩固数学知识和巩固数学思维方法。在分配的过程中作业,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独立吸收数学思想的内容,如设置简单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七个孩子周末去公园玩,门票的蹦床是10元/人,我应该付多少钱?学生取得解决方案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安排的想象空间和任务的课外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数学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已成为教师教学时应注意的课题之一。小学数学主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思维方法,类比思维方法等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数学思维方法对学生的重要性,从各个角度,本文将对数学思维方法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书本知识和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数学素养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提高知识。
参考文献:
[1]曹春琴.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9(19):77-78.
[2]张玉存.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20(22):95-96.
[3]辛兰芳.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教育革新,2020(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