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俊俊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 271500
摘要: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的核心素养。初中生处于思维逐步成熟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塑形,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以及相关的学科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时,老师要主动将数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数学的相关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新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初中课堂;核心素养
引言:数学文化主要包含了相关的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知识等,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用一种理性思维去看待问题,找到相关问题的解题方式。初中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相关的数学思维,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起不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数学文化的相关意义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有较多的初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仍然意识不到数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老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相关的素养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这就使得学生的相关能力得不到很好地提升。
1、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人文精神十分有利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在初中数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形信息,对学生的图形处理能力以及对相关数学符号的计算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强调让学生去记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概念,学生对于数学相关文化的了解就会变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下降。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得不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文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十分有利,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2、对学生数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文化中包涵了一些数学定理的由来史,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能够让数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数学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能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1]。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文化的途径
1、利用相关的问题,融入数学文化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培养学生相关的数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自发地将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联系,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有不一样的体验感。此外,老师可以利用数学中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入数学文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数学实际水平进行了解,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将数学和实践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时,老师在对学生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勾股定理以外,还要将其中的历史文化向学生讲述,告诉学生勾股定理的历史由来,告诉学生数学家是如何将勾股定理不断完善的。讲述这些知识,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上了解勾股定理。此外,老师还要设计一些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地改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的实践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产品,例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对学生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使文字式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的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并了解到一些数学定理是怎么形成的。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改变教学的内容,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的整理与收集时》,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如何采集数据,调查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将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可以加上一些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一些整理方式。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融入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全面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水平
对于老师来讲,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力是过关的,但是综合素质的能力却还是有所欠缺。很多老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很高,但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学却显得略微吃力。这是由于老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进行适当的摒弃,不能与时俱进,无法进行适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在目前的形势下,全面提高老师的综合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老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数学素养,丰富自身的数学文化涵养,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到数学背后的故事,使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不断提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2]。
结语:初中数学中实践性的内容居多,学生在学习时,要不断地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主动探索其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适时调整教学的目的,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课堂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延仙.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0(4):62-63.
[2]朱庆云,谢建光.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提升初中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