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水玲
(江门中港英文学校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在教育行业中越发重视对学生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引起社会各界人士极大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也是有着自己的培养途径的。数学一直是令学生们学起来较为头疼的一门科目,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数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在核心素养影响下,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运算算理,在学会计算能力之后能够引导学生们对简便计算途径进行寻求,以此将它运用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当学生们学会计算能力不仅仅是可以将它运用到数学知识运算中,还能够运用到其他的方面,从而对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都能够带去极大的便利。同时老师也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教导学生们计算教学的方式、手段进行创新,打开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中的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人们在对教育引起重视的同时自身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地强化、发展。当人们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与方法对学生们的教育弊端大于获得的利益时,就积极地推广了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目的上,人们立志于将传统知识课堂改变为更加先进新型的技能学习课堂。不过在面临众多学习科目时,却又面临着新的难题,如何对不同的学习科目进行区分性学习和教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一些教育人员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词汇的提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被接受,从而就开始了广泛的改革发展[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们拥有数学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并把它们延伸至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当小学生们面临数学问题时需要积极有效地利用数学思维对其进行发现、分析并解决。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则需要加强对学生们计算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们的数学思维的发展,不断得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小学生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去接触、了解世界,他们正处于一个开放性社会信息环境中,因此他们往往看待、学习事物与知识都会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若老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们的这些特性,设计出贴合他们的教学方案,那么就会使得学生们积极且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但是在现今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很多老师都采用的是照本宣科式地单一教学方法去教导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充当的激发学生们学习计算的兴趣,使得学习效率无限下降。
(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老师着重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逻辑。小学生这一阶段他们自身的思维方式还处于一个直观、图形式思维方式,当他们接触到超过自身思维方式的数学计算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出现这样的现象,极大部分原因在于老师并没有设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数学计算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的对学生们进行知识性教导,并没有对学生们进行拓展性、深入的教导,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情景设置,贴近学生们的生活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设置具体的情景,通过利用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设置出具体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设置能够增强学生们对其的熟悉感,更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情境中进行数学计算知识学习。同时通过设置生活情景,还能够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计算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充分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计算知识,将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它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思维你进行转换,还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计算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们得到综合发展[2]。
比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设置具体的生活情景。今天去参观博物馆,已知成人有50人,博物馆中儿童的人数是成人的13倍,那么请问儿童有多少人呢?这时学生们为了计算儿童有多少人,就会开始动笔计算并列出相关的算式,以此得出最终的结果。
(二)提高学生们对计算的认识
小学生本身这一阶段的理解能力就较弱,但是在这一阶段他们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导小学生们数学计算知识时老师通常会让学生们通过背诵来加强记忆,然后再把具体的公式套用到同类型题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们尽快地学会如何运用计算知识,但是学生们缺乏一个深度学习、理解计算知识的过程。小学数学计算老师在教导学生们计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去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计算知识以及里面所蕴含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启发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对学生们进行细化讲解,告知其中涉及到的原理。
比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中。学生们通过计算课程之前的教学能够明白加法的定义,这节课中需要学习加法运算定律。这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实例来加强学生们对它的理解。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相信计算能力快的同学能够一口回答出一共有7个苹果。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4+3=7这样的一个等式。然后在这个等式的下方写下3+4=?这样的算式,接着请学生们回答问题,当学生们回答等于7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们老师以上举动的用意,逐步引导学生们明白加法交换律的定义,以此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对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行培养
在核心素养中也包含着对学生们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们的这两种能力更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以及积极探索发现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放手”,积极引导学生们自主对数学计算知识进行探寻,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探究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规律与道理,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基于此,老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让学生们互相间思维碰撞中去发现、探索、解决数学计算问题,互帮互助,互相提升学习能力。
(四)纠正计算错误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使得计算出现错误,这时老师对其进行强制的纠正,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26×46这一乘法计算中,学生们会将其看做26×64,而且这一情况在列竖式计算中最易发生,这都是因为学生们自己在还没有看清具体的数字时就开始进行解答而出现的错误,老师在这方面要培养学生们做到一看、二划、三想以及四算,五验通过这五个步骤让学生们看清所有数字以及计算符号后再提笔进行计算,以减少错误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老师需要在核心素养观念下对学生们展开知识教导。在这之中要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方式,采取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去教导学生们,激发他们对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18(3):54-55.
[2]李学美,何晓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 2018(1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