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演奏艺术与民族音乐融通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何浩然
[导读] 小号是西洋铜管乐器的一种,作为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乐器
        何浩然
        凉山州歌舞团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小号是西洋铜管乐器的一种,作为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乐器,它在合奏、独奏和重奏中都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小号艺术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迅猛,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了民族音乐当中。但这些还远远不足以将小号运用在民族音乐中的潜力所挖掘出来,要实现进一步挖掘、发挥小号在民族音乐中的魅力,让小号和中国传统音乐更加完美地融合,我们就要到小号的“娘家”,西方音乐中取经,吸收西方音乐中小号的演奏技巧和经验,让小号在更中国化、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小号;民族化;特性;探究
        引言:作为正宗的西洋乐器,小号完美地承担了西洋铜管乐器高音声部的重担。自诞生以来,小号大多以其高亢、嘹亮的渲染性、表演性强的特点被各国人民所了解,但因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的文化特征,任何外来的器物和文化在我国都要经过一个民族化的过程来适应中国文化。小号刚进入我国的时候,在民族音乐演奏中只是被用来模仿一些我国传统乐器的音色以及人声、动物叫声等,但显然这样的融合速度过慢,无法满足听众的艺术需求。本文就小号如何进一步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探讨。
        一、小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小号在我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可以完美地胜任多种风格的音乐演奏。很多不熟悉小号的国内听众对小号有一种普遍的误会,平时听到小号多用来演奏一些嘹亮严肃的曲目,就觉得小号只能演奏这些,而不能演奏舒缓柔美的音乐。其实不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国际接轨广泛地渗透到艺术领域,信息的开放与大量沟通、交流、学习迅速增强了我们对小号演奏特性的更准确认知,现今已经创作了不少适合小号演奏特性的乐曲,其中就不乏众多柔美抒情的曲目[1]。
        当前,我国小号音乐的创作基本都是以西方音乐为蓝本,来进行本国民族化的创作,小号中国化的历程还是任重道远。我们目前所要做的是吸收西方音乐的长处,将西方的曲调尽可能地和中国传统音乐相融合,如此才可以让小号在保持其原有特色不丢失的前提下,更具有中国民族气息。
        我国在研究小号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风格的融入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民族化小号作品,如朱起东创作的《喜相逢》、许林创作的《秧歌》以及陶嘉舟创作的《赶车》等。
        二、小号在中国民族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小号,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但始终有一些问题限制着小号演奏艺术与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相融通的脚步。其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民族文化不同,差异巨大
        小号是西方乐器,具有鲜明的西方乐器的特点,虽不能说和我国音乐文化格格不入,差异却也是比较明显。所以,我国迄今为止创作的以小号为主的作品,其基础大都是西方的调子,民族化不能说完全没有,却也是在西方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化,还是不脱西方的主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乐器中普遍缺乏管弦乐和协奏曲、交响乐的文化。所以,在这种文化差异造成的差异下,小号要完美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2]。
        (二)音乐风格的不同
        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不同,审美观念不同,其对艺术的表现手法自然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在各种艺术上中西方都是迥然有异的。例如在美术上,国画崇尚“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而西方油画就在形体的相似性上下大力气,做到了极致。

而表现在音乐上,西方交响乐一般以规整、融合为主,作为管弦乐,小号在交响乐中有重要的地位,各类不同时期和风格的作品甚多,所以西方音乐家对小号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研究和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中国音乐时而崇尚情境交融之美,又喜爱突出单声部个性旋律,小号传入中国后,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更加注重独奏,更加注重柔美,但由于其韵律、音色和演奏技巧的主要特性难以改变,小号的民族化进程比较缓慢。
        三、小号艺术与民族音乐的融通策略
        (一)将中西方文化和音乐艺术的交流力度增大
        为了实现小号艺术与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广泛融通,就要更深入地去认知西方音乐,更活跃地开展中、西方音乐艺术文化交流,了解中、西方音乐之中的精髓和内涵,将西方小号艺术的优势与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需要相结合。
(二)创作出中国民族风格的小号音乐作品
        民族文化不同,音乐风格自然也不同。例如日本音乐多为小调,西方的音乐则多以大调为主,中国民族音乐多围绕“宫、商、角、徵、羽”进行创作等。小号虽然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分别发展,但依然不脱离其鲜明的西方音乐色彩,因此小号在演奏的时候还是以西方音乐为主。很多人在欣赏的时候也总是选择小号演奏的西方音乐,而很少去听那种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小号乐曲。因此小号要和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融通,首先是要创作出大量适合小号音域、音色、表现技巧的,且符合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来,结合民族音乐文化,结合听众的喜爱方向,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基础,在不断的创作和演奏探索中发现更多的适用性内容。
        (三)提升我国演奏员的小号演奏技术
        要使一种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外来乐器更好地融入我国文化,熟练地掌握其演奏技术是必要的基础。小号是一个很难学习的乐器,需要进行长年累月的学习和练习。中国演奏员的小号演奏水平目前在全世界发达音乐国家而言是非常逊色的。整体演奏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通过国内音乐院校的培养、留学、国际交流、大师班教学等多种较为顶端的教学平台能够培养出一部分较为优秀的演奏员,逐级往下,才可能培养出更多更适合演奏小号的学生,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会有更卓越的国内小号演奏家诞生。当有那么一群卓越的国内小号演奏家将小号的音色变通性、演奏风格复杂性、演奏技巧多样性等都纯属掌握并运用到民族音乐中,展示于众,让更多的国人听到小号在民族音乐中的惊艳声音,孕育出更多喜爱聆听小号、演奏小号的人,这是需要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提高小号演奏员的基数,提高每个演奏员的演奏技术,才能更快更广泛地推动小号音乐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这是发展小号在民族音乐运用的重点之一。
        结束语:
        艺术是世界的,并不是某一种乐器就一定永远属于某一个国度。艺术是在发展的,它会随着大家的需求,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一种乐器和各个国度、时期的音乐都拥有着它独有的历史意义和魅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源远历史的国家,是一个对文化艺术有追求、有标准的国家。接受外来事物,运用甚至改变外来事物是必然的结果。总而言之,小号作为一种西方乐器,想要让其更广泛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民族音乐在我国的艺术领域根基强大,运用各种各样的外来事物更美地去表现民族音乐艺术还有待于广大音乐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在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演奏者和音乐教育者共同的努力下,小号演奏艺术与民族音乐艺术的融通进程将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赵继忠. 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性探索[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5):121-122.
        [2]刘一. 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征[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8, 000(004):52-53.
        [3]谭博远. 论现代小号艺术中的民族化特征[J]. 当代音乐, 2018, No.617(08):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