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杨平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第二中学 广东 阳江 529800)
摘要:家国情怀教育,是健全学生人格,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高中历史,蕴藏着大量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健全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
引言:现阶段,高中历史的家国情怀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内容片面,形式单一等,都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的误区
(一)内容片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全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中内容片面,就是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个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很少进行拓展延伸。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业繁重,无法快速吸收与内化知识。进而导致教育内容,相对片面与固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任何事物,都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挖掘了一个方面,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引导,导致学生思维比较僵硬。
(二)形式单一
教育形式单一,也是现阶段家国教育教育的误区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思考、交流与体验。并且很难从全局出发,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导致教学成效低下。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都是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的教育形式,只局限在课堂与课本上,很难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交流体验的机会。因此学生的认知能力低下,很难获得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的对策
(一)深挖文本素材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实现传播渗透,就要深挖文本素材,将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内容,都渗透在学生的心中。首先,历史教师要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然后结合学生差异,结合教学经验,做好整理归纳。比如历史事件中的家国情怀、图片史料中的家国情怀、著名人物的家国情怀等,在整理之后,还要运用互联网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传递与分享给学生。如建立资源包,然后分享到社交群中,上传到校园网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与浏览,增强自身的体验与感悟[1]。其次,在文本素材的深挖中,还要做好新知引入,才能点燃学生兴趣,提供无限动力,快速吸收与掌握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趣味引入,高效引入,充分发挥课本内容的价值。比如巧设问题,就能够开启思维的大门,点燃学习的欲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可以结合核心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交流、探究、体验、总结,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在问题讨论中,还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课本与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始终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因此还需要进行拓展延伸,来搭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来获取相应的资源信息;也可以询问他人,来拓宽视野;或者小组探究活动,来丰富知识内容。当地的人文资源、红色资源、自然资源等,也是有效的教育途径,都可以实现开发与利用,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辛亥革命》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设,来深挖文本素材,展开家国情怀教育。如: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交流,从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信息。接下来,再展示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与条件史料,增强学生的认知。
(二)利用环境感染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熏陶与感染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就可以积极利用环境感染,来传递知识,渗透道德情感等,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首先,利用歌曲感染。歌曲,对于情操的陶冶,情感的熏陶,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历史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搜集,为学生播放正能量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在歌曲聆听中,去触摸、思考、体验,在无形中渗透家国情怀。比如《家与国》、《中国人》、《东方红》等等,让学生去品味与体会歌词。其次,利用人物感染。可以通过讲故事、谈论、实践探究、校园广播等途径,来渗透课本中的人物事迹,树立模范代表,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模范的树立,可以为身边的优秀人物,也可以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一定要广泛、健康,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2]。此外,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全成长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品质等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著名人物、爱国人士、感人故事等,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方式,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来散发正能量,注入新鲜的血液。最后,利用经典感染。无论是经典诗词文化,书籍内容,建筑艺术,还是经典影片,都蕴藏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内容,有利于各种道德品质、情感价值的培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投影仪等设备,为学生形象直观展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步入实际生活,穿越时空,去感受丰富的文化底蕴,思想情感,强化自身的认知。
例如在《抗日战争》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中,还要利用环境进行感染与熏陶。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百团大战》、《南京!南京!》、《上甘岭》等影片,阅读《1944-1948我的战争》、《腾冲之国》等书籍,以及聆听相关歌曲,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与教育,来加强学生的认知与体验。
(三)开展多元活动
趣味、真实、多元的实践活动,对于家国情怀教育,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多元活动的开展,来引发学生理性思考,创新实践,体验感悟,最终获得健全成长。首先,组织主题活动。可以利用节假日,如国庆假、建党节、建军节、清明节等等,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展开交流辩论、手抄报制作、公益宣传、义务活动等,来加强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感悟,积累更多的经验。也可以由教师确定各种主题,如“我的家乡”、“我的祖国”等,然后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合作完成。其次,加强情感体验。家国情怀教育,需要学生投入真实的情感,去思考、交流、体验,才能增强认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历史影片、聆听爱国歌曲、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展览博物馆等等,并记录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流露真实的情感。最后,组织交流互动。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思维碰撞中,才能深化家国情怀,吸收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本节课的主题,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并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提出意见,发表观点,分享心得,在思考、合作、创新、探究中,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眼球,高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误区,以及解决对策,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深挖文本素材、利用环境感染、开展多元活动等策略,来展开家国情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远武.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50-51.
[2]项京.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考试周刊,2020,(5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