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人物教学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孟 虎
[导读] 我国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孟虎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我国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文化被记录下来,一直留存到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学习传统文化中先人的智慧,学习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态度,从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以及语文素养。初中历史教师要以人物为切入点,向学生传播家国情怀的文化,用家国情怀滋润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人物、家国情怀
引言: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行,我国教育大力提倡培养素质型人才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理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在新课改之后,各个教学阶段各个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整个教学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沉淀了优秀的民族品质,适合以历史文化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家国情怀是人们对国家和家庭的真诚情感,包括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热爱祖国和家庭,积极的为家庭和国家服务。在如今的新时代,中国不断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都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文化自信也是中国最持久,最有力量的东西,借助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教学方面尽心努力。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家国情怀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不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家国情怀的概念认识深刻,具备充足的关于德育的知识,其次老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将立德树人巧妙地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整个环节都需要历史教师的全力配合。就目前的初中教师现状而言,存在一部分老师自身对家国情怀理念认知不足,以至于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渗透。教师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教师在进行有关于历史的课程讲解时,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无法将家国情怀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其次,教师在对课本有关家国情怀的知识进行讲解时缺乏趣味性,无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抵触情绪,也无法让学生从历史教学中受到的熏陶,无法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3、、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受到阻碍。
如今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在教学中培养素质人才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讨和合作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在课程的讲解中仅对于考试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所以考试内容的讲解就比较简略。

初中的学生个性化差异较大,在面对这类教学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这类教学方法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上课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接收知识情况。长期以往,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和老师缺乏必要的思想沟通,老师缺乏对学生思想情况的了解,以至于本课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内涵,更无法让道德教育内化于心,从而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
三、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人物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
1、利用多媒体,巧设教学情景
        初中历史课堂中有些课程比较抽象,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劲,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教学效果更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学生们都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学生门的理解和联想水平不能够体会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和死生契阔。老师这时候单纯用语言去表述,不能生动的让学生感受的这种情感,也不能让学生从中得到道德的提升。老师就可以播放那种有关于抗日战争的短视频,给学生们打仗中誓死不屈的烈士们,在看完之后让学生去讨论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在让他们出代表来发言,让不同的思想去碰撞,产生更多的更贴切的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展开联想提供声色乐和意境的资源,让学生更好的从学习中得到精神和品德方面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意识。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角色扮演
        为了家国情怀的培养更好的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道德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要积极的学习新技术,在教学中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其次,教师要顺应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讨。教师还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同学们扮演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等先烈,让学生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起舍身忘死,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怀。
结语:渗透家国情怀的理念也就是教师要进行德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成功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更是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真正的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诗卉 . 落实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69.
[2]李宁宁 . 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6):43-44.
[3]杨依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D]. 锦州:渤海大学,2019.
[4] 夏辉辉 .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J]. 历史教学 ( 上半月刊 ),2016(06):19-24.
[5] 周刘波 . 家国情怀 : 历史教育的价值旨归及其实现路径 [J]. 教学与管理 ,2017(28):70-72.
[6] 张雪美 .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25):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