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李大钊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积极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投身救国救民运动。同时,他还积极地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形成独特的青年教育观,对当时的中国青年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加剧,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在这群先进知识分子当中,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应运而生,李大钊正是这一历史时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李大钊还是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现象、性质和任务的教育家,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其思想体系对于当代青年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李大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起源
“愚民不识共和为何物,教育不克立收成效”是引发李大钊关注国民素质的最初因素。在以“新民”为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目标的尝试中,基于“吾民德之衰、民力之薄耳!民力宿于民德,民权荷于民力,无德之民,力于何有?无力之民,权于何有?”的国民现状,李大钊提出了以“鼓民力、启民智、新民德” 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精神改造思想,其中 “启民智”是三者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改变国民长期以来对世界的认知被蒙蔽、理性自觉意识被扼杀的状态。国民若愚昧无知,只能受人摆布、沦为鱼肉,故而“启民智”成为近代国民精神改造中最急切的内容。
在“启民智”的过程中,李大钊认识到“吾之国族,已阅长久之历史,而此长久之历史,积尘重压,以桎梏其生命而臻于衰敝者,又宁容讳?然而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李大钊认为青年人是“青春中国”再生的关键所在,青年必须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努力奋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李大钊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他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二、李大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贯穿李大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一条精神主线,它推动李大钊排除千难万险,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其坚定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强大内在动力。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其探索救国良策的实践历程中,随着其个人思想不断成熟和完善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第一个阶段,由于受到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学说和进化论等学说的影响,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让青年接受西方先进文化,鼓励青年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等思想以达到“启民智”“救亡图存”的目的。第二个阶段,李大钊看到国内的各种拯救国家的活动纷纷失败后,他意识到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挽救中国革命的,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下,他开始积极倡导青年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为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
李大钊本人并非专业的哲学家,但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青春》一文中,“一生之命,如何其悠久,而终于有涯。于是有生即有死,有盛即有衰,有阴即有阳,有否即有泰,有剥即有复,有屈即有信,有消即有长,有盈即有虚,有吉即有凶,有祸即有福,有青春即有白首,有健壮即有颓老,质言之有而已矣。”青年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趋势。李大钊也鼓励青年要与时俱进接受新鲜事物,跟上时代步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上的方方面面进行创造性建设。此外,李大钊指出:“经济构造是社会的基础构造,全社会的表面构造,都依着他迁移变化。但这经济构造的本身,又按他每个进化的程级,为他那最高动因的连续体式所决定。这他最高动因,依其性质必须不断的变迁,必然的与社会的经济的进化以诱导。”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李大钊针对中国的社会状况提出了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主张,强调经济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变革的最根本有效方案。
三、李大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1. 坚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李大钊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丰富且科学的,它对于当时社会条件下的青年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影响价值。在李大钊看来:“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者,莫不惟青年是望矣。”鉴于青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李大钊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倾注了大量的关切与支持。李大钊以“青年”为根基的思想体系不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尊重并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思想,而且也承载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广大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努力的伟大理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
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大钊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理论渊源,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学习与实践,这也使他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向青年人诠释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保障,使青年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李大钊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力图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在革命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如今,我们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跨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李大钊的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我们要继续学习李大钊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探索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大钊. 李大钊全集[M].人民出版社,2013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2016-12-8
[3] 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10-28
[4] 姜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典范[N].光明日报,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