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涛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48)
【摘要】本文以一节阅读课为例,探讨了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多元目标活动教学设计问题。笔者提出,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应分析阅读文章多段落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活动教学从而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促成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和学生语言技能的迁移。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多元目标;任务型活动教学
一、引言
高中英语阅读课通常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细节和推理问题以及词汇学习等这几个方面,一般按照段落顺序来进行授课。然而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课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发掘。首先,不同阅读文章体裁不一,呈现手法不一,表达效果不一。即使同一篇阅读文章,段落构成和衔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次,阅读作为一种文字表述,能让人们体会不同的感受,了解别人的想法,唤起人们对未能亲身经历的景象的想象等等。正是这种不同和差异,为活动教学提供了灵活的可编辑的模式,不同的任务型活动创造流动的课堂,使阅读多元目标活动教学的实现成为可能。
笔者提出的高中英语阅读多元目标任务型活动教学,是对课本阅读文章进行解构,根据阅读文章不同段落内容的目标和特点进行重构,并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的任务中体会阅读文章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实现语言能力迁移和内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在教材使用建议中明确提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对顺序进行适当对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求“在教学中应增加开发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对教学材料的解读,要在解构文本的基础上建构学生的学习(葛炳芳,2012)。
二、教学实践
笔者执教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6(选修模块)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中的阅读文章An Exciting Job。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Warming up和Pre-reading中已经学习了以下内容:
(1)火山爆发示意图和火山各部分构成的单词:Ash cloud,Crater,Lava flow,Volcano,Magma chamber。
(2)小组讨论:人类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强大的自然力量的破坏,例如火山、飓风和地震等等。
(3)通过回答问题调查表检测自己是否合适做一名火山学家,初步了解火山学家工作的危险性,例如要为了测量滚烫熔岩的温度爬进活火山。
2、教具准备
(1)自制任务清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2)电视新闻:火山学家的工作实况视频,真实反映其工作的危险性。
3、多元目标任务型活动教学过程
任务A:信息获取与交际能力。以采访的形式进行角色互动,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其中一人(S1)扮演火山学家,其余三人(S2,S3,S4)扮演记者的角色去采访火山学家。采访内容围绕阅读文章的第一、二和六段展开,四名学生均要细读段落内容,其中S2,S3,S4要根据段落的细节内容来准备提问。采访中的提问和回答分为两部分:一是作者作为火山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意义;二是作者对自己工作的心情和感受。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组织语言把内容信息提炼出来。同时,进行活动评价表记录,记录在活动过程中,提问内容是否完整,语法是否正确。
活动评价表:
学生活动过程记录:
S2: What’s your job?
S1: I’m a volcanologist.
S3: What does a volcanologist do?
S1: My job i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or a database about Mount Kilauea.
S4: Where is Mount Kilauea?
S1: It’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volcanoes in Hawaii.
S3: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job?
S1: It’s very important and occasionally dangerous.
S4: Why?
S1: My work has saved many lives by warning them of the danger in advance.
S2: Could you give me more details about your job?
S1: Having collected and evaluated the information, I help other scientists to predict where lava from the volcano will flow next and how fast.
活动主体重组:结合课本第35页练习3,(S1)扮演作者作为火山学家去面试三位想成为火山学家的面试者,S2扮演Fred Spears,S3扮演Susan Kelp,S4扮演Charles Wild。通过了解三位面试者的特点来决定哪位能成为火山学家。
[任务设置原理]该活动以寻找阅读材料细节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学生细读阅读材料后,根据内容进行提问,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真实反映出理解的程度。通过自主和同伴合作两种活动形式来获取阅读信息,避免学生过于依赖选择题形式的阅读过程。在活动教学实践中,笔者重视两个方面:“篇章内容重构,活动主体重组”。篇章内容重组是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以及阅读材料的体裁、内容和衔接方式等进行重构。目的是使学生既能运用已学知识,又能细细品味阅读材料内含的表述与意义。活动主体重组是指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重组。多人小组活动在阅读课堂上通常是结构固定的,也即是小组一旦形成,成员的角色就不改变,成员之间往往只能就同一话题讨论,这样不利于信息沟的形成。在外语教学中,信息沟的存在与否是判别教学中是否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判别学生能否通过课堂教学学到新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判别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感兴趣的重要标志之一(王初明,1987)。
任务B:读写能力迁移。阅读文章第三段,找出描述火山爆发的表达。说明使用了什么方式描述和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描述。请用这种描写手法来描述学生们经历过的强台风——彩虹。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
In what wa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what he heard and what he saw during the eruption? Could the way the author describes give you a vivid picture of the eruption? Give examples.
Do you still remember Typhoon Mujigae in 2015? Could you describe what you feel about Typhoon Mujigae in the way the author does?
以下是学生找出的描述火山爆发的表达:
The lava that flows slowly like a wave down the mountain …
… my bed began shaking and I heard a strange sound, like a railway train passing my window.
… when suddenly my bedroom became as bright as day.
… red hot lava was fountaining hundreds of metres into the air.
学生讨论的结果:作者运用了明喻和暗喻的手法来描述火山爆发,这种手法可以帮助读者即使没有身临其境也能浮现出画面情景。
学生应用明喻和暗喻的手法重现强台风——彩虹的情景:
The trees outside were blown by the strong wind and bent a lot like broken watches.
Raging wind roars over the city, creating wild rain.
Large billboards were blown over as easily as paper was.
The shattered window glass was flying like bullets.
The building was rocking like a cradle.
Rain cut across the land in sheets, and lightning played like jagged snakes in the air.
[任务设置原理]阅读作为语言输入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较为重视文章内容理解,应试做题式的细节信息提问和段落大意讲解。阅读课上,教学流程基本上是教师围绕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回答,提问主要形式是选择最佳选项。这样课堂容易出现翻译替代理解。但是翻译课文,中文讲解新词,并不意味着学生理解了课文。理解是一个深层次的概念,涉及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的融合和拓展内化。但是输入即便是被理解了,也仍有可能不会得到学习者内部机制的处理。只有当输入变为吸收的语言(intake),第二语言习得才会发生。(Rod Ellis,1985)
根据教材要求,本单元教学的写作教学目的是Descriptive writing,学生通过了解描述的生动表达,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本册书50页Workbook Unit 2 Poems 练习4使用similes(明喻)和metaphor(暗喻)来表达诗歌情景。所以笔者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探讨新的知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提出,“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台风——彩虹给广东湛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学生们都亲身经历了这次台风,台风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把比喻的描述手法运用到台风的描述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任务C:读与说的能力迁移。阅读文章第四段,了解作者在火上爆发后去火上考察的情景描述表达,例如火山学家的穿着,行进的过程,考察火山的细节等等,然后观看一段央视新闻中文视频,视频是报道探险家Cossman and George Kourounis探索马鲁姆火山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用课文第四段的文字表述来英语口述视频内容,给新闻配音。
学生撰写的新闻稿如下,划线文字为课文的短语表达:
Last month, Cossman and George Kourounis, two American explorers, spent four days on Mt. Marum volcano, which is one of the 1,500 active volcanoe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help of the rope, Cossman and George Kourounis climbed down into an area of the Mt. Marum volcano just above the boiling lava. They dropped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crater. The pair filmed themselves using a camera. At one point they went so close, Korousnis said, that flying specks of lava melted part of their protective suits. They said in time of making their way to the edge of the crater, they had to deal with terrible weather, tremendous heat from the lava, even though they had protective suits, helmets, big boots and special gloves.
[任务设置原理]在课堂活动中,笔者引入视频的目的:一是呈现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情景,通过视觉效果加深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形象理解。二是实现从文字到视频再到文字的语言运用过程。文字和视频各有特点,文字需要调动读者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而视频则是直观可视的;文字表达需要语言积累,而视频所见即所得,所以对于视觉上的景象,学生容易理解,但如果要用文字来描述,缺乏文字积累的学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笔者利用文字与视频情景对应性来帮助学生在文字和情景之间实现迁移运用,即学习课文阅读的文字表达后,再观看相应视频,然后尝试脱稿为新闻视频配音。John R.Anderson(2012)提出:我们可以将对环境的言语描述转换成认知地图。也就是说当学生在阅读一段情景描述文字时,他们会在脑海中浮现这一情景。
四、结语
多元目标任务型活动阅读教学设计是依据阅读文章内容各段落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优化,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开发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教学。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除了找细节、归纳中心和推理能力等等之外,也要注意表达风格(幽默、严谨、优美)和文章体裁等等特点。教师要敢于把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阅读问题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教师的任务是除了设计能有效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活动之外,还要设计帮助学生实现能力迁移的真实语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和内化知识,在活动中了解学习同伴和自己理解上的差距。
2、优化利用教材
教材内容是不变的,但学生主体是有差异性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所以如果一成不变地使用教材,就无法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要优化阅读教材,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教学灵活性。每篇文章的体裁、内容和风格各异,甚至同一篇文章不同段落中蕴含了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单一教学活动设计是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3、实现阅读评价的多元化
阅读课上,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评价倾向于选择题形式居多,通过答对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是否了解课文。而多元目标任务型活动阅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多方面输出能力,阅读理解是内在驱动力,外在则体现在能否用阅读的知识来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王初明. 1987. 信息沟与课堂教学中的厌倦情绪[J]. 现代外语,(4):35-36.
葛炳芳. 20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94-98.
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商务印书馆.
罗德·埃利斯著,牛毓梅译. 2015.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6(选修模块)[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约翰·安德森著,秦裕林,程瑶,周海燕,徐玥译. 2012.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