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苏苏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语言单位为载体,交际环境为依托而展开的信息交流过程。本文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语境创设的相关概念及语境创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影响,希望可以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单位;语境创设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建构主义认为阅读学习是学生从语篇中接受、提取、吸收信息,然后通过与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从而重新构建意义的过程。一篇阅读文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文本字、词、语句、情感的教学。阅读教学中的语境创设不仅可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受传统阅读教学理念、高三升学压力、学生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英语阅读课仍运用自下而上的、以教师讲授语法、句法等语言规则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简单直接的模式已经成为阅读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考试取得好成绩似乎成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从短期目标来看,该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但从长远目标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弱,无法深入解读文本、缺乏对学生阅读素养的真正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领、指导学生通过文本去感受其中意义,让形式学习和意义学习相结合,即如何创设有效的语境来开展教学。因此,创设真实的语境对高中英语教学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迫切的。
三、语境的相关概念
(一)语境
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将语境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即与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整个文化背景,另一类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即与语言交际活动直接相关的客观环境。1弗斯(Firth)继承并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对“语境”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认为语境不仅只是一句话的上下句,一段话的上下段式语境,而且还包括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把语境的构成分为语言和情景两种因素。2韩礼德(Halliday)在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域”(register)的概念,他认为语域包括三个方面,由“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构成。这里的语域就是语境。3
陈望道先生是我国最早开始语境方面研究的。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情境由六何,即何故、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如组成,这六部分构成了语境的基本要素”。4王德春在《修辞学探索》中提出:“语境是使用语言时的环境,语境由客观因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和主观因素即文化教养、知识水平、语言风格两个方面所构成”。5其他学者也对语境做成了一系列解释。由于文章篇幅问题,笔者就不一一介绍了。
综上所述,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语境指上下文语境,学术界称为“语言性语境”;二是认为语境指使用语言的外部环境,即“非语言语境”;三是认为语境既包括话语的前言后语、文句的上下文,也包括说话、阅读、写作等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实际上是前两种观点的综合——语境即包括语言性语境也包括非语言性语境。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语境创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涵盖范围广,所以本人对语境的定义,采用具有综合性的第三种观点。
(二) 语境创设
语境创设是指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语境进行模拟、移植和再造,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教学材料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素养。
四、语境创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语境创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言性语境创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确定词义、句子含义、确定句子中的代词等,正如Firth(Firth, 1957),认为“每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它所展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同样Malinowski(Malinowski, 1923)也认为“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
在非语言性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消除惯性思维影响,减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文化差异、赏析阅读材料,锻炼推理能力等。(Halliday&Hasan,1985)认为构成文化语境的所有因素“共同决定了在语境中解读文本的方式”。 同样(黄远振,2003)认为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它是读者跨出句子平面, 走向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即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 以及评价性理解即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的看法。
6
五、语境创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阅读课堂语境创设可分为读前的语境创设、读中的语境创设和读后的语境创设。创设的途径有设疑法、问题法、任务法、活动法、话题法、图片法、视频法、歌曲法、生活取材法等。笔者以一堂阅读公开课为例,来说明语境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别在读前、读中、读后运用不同的语境创设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 Journey Down The Mekong。(《高中英语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
首先,这篇课文是一篇由王锟写的关于旅游的日记,讲述了她和她姐姐想骑山地车去远途并最终选择湄公河作为旅途路线的故事。在阅读教学前,会给学生展现一些关于旅行的照片,然后给他们一个关于旅游的话题让他们讨论,然后回答一些简答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会先给学生做一个示范),如:(1)Do you like traveling? Why?(2)Where have you been and how did you go ?(3)If you were given the chanc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at kind of transportation would you choose?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完后, 根据教师的示范,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讲解接下来的内容埋下伏笔, 激活学生的旅游图式经验。
接下来用视频法,播放一段关于湄公河的视频,播放完之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完视频的感受,回答以下问题:Discuss in pairs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you think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e passage.把学生分成三组,跟他们跟搭档一起讨论他们看完视频的感受,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人上台展示。学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先验知识, 来谈论他们自己的感受和做法, 达到了应用语言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思维的扩张性 。然后再问学生:“Discuss in pairs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you think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e passage.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提高合作、观看和表达的能力。
在讲while-reading 部分时,会设计三个阅读活动,skimming (individual work)、scanning(pair work)和Detail reading 。首先学生会大致扫读文章整体内容,找到每段的Main idea,然后学生会略读文章内容,回答一些更细致的问题,如:Q1: Who have the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River ? Q2: How did they travel along the Mekong River? Why? Q3: What difficulties did Wang Kun and Wang Wei find about their journey? Q4: What can you see when you travel along the Mekong? 帮助学生学习利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通过前面设计的两个活动内容,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完成活动三(Detail reading )部分,按照设疑法问学生:“Why the heroe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o the trip?这个语言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深层次经验知识, 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解读。
在post-reading部分,采用复述故事的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里教师采用“情景再现”(也就是模拟仿真现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章内容,教师会给一些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Why to travel”、transportation、Their preparation“等复述文章的故事。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能更深层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超越语篇, 增加学生新图式, 增进学生的理解力, 进而进行再创造思维。
最后,帮助学生归纳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语篇的整体理解。接着教师采用生活取材法,利用一张教师本人在故宫旅游的照片来问学生 How to prepare a travel plan if you have the chance to travel?这种情景创设能让学生有种亲身经历的感受,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 发挥学生的情感态度,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六、启示
通过对语境创设的学习,笔者发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境创设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诸准确的使用语境创设,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阅读难问题。
参考文献
[1]Malinowski, B. Some Modern School and Movements Ogden C.K, Richards I. A. The Meaning of Meaning.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23.
[2]Firth,J.R.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 [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182.
[3]转引自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7-8.
[5]王德春.修辞学探索[M].北京:北京
[6]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137,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