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晶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第一中学
摘要:伴随着时代不断进步,音乐学科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声势律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时要重视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结合音乐与舞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各种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声势律动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声势律动;应用
引言
为保证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唱歌兴趣有所提升,就应对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实施优化调整。改善初中音乐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确保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指导要求学习音乐知识。而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还能强化学生对音乐曲的目节奏感,确保学生可以按照音乐曲目旋律将歌曲唱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应音乐曲目的记忆,借以保证初中音乐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行业发展要求。
1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含义
音乐是一种有利于反映人类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则是通过人的身体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声势律动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表达情感、感受音律,解读和传达自己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看法。其主要运用人的不同动作来发生声响,从而达到传递音乐的目的。比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传统动作,都是声势律动的体现。从现代音乐来看,很多音乐本身就涉及了声势律动,比如《拍手歌》、《你笑起来真好看》就是最简单的声势律动体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
2声势律动运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声势律动运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强化学生节奏感训练。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某种律动或规律,一呼一吸之间也都表现了律动。在初中阶段教师更重视学生节奏感的训练,并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为主,激发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的热情,如此学生才能逐渐增强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节奏训练时,学生能感受到节奏带来的微妙并且形成良好感知音乐旋律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是没有形状的,它也没有拥有固定形状的物质,但是它又真实地存在。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去了解其中的节奏,这些都在于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与思维模式。这也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自身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可见,声势律动运用于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最后,增强肢体协调能力。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音乐与动作的有机集合,一方面有利于让人感受音乐的律动,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肢体反应,促进学生四肢协调。
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1课堂教学中设置节奏模仿环节
声势律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借助节奏模仿环节,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拍手,以拍手这个动作来模拟音乐节奏。一开始进行节奏训练时,可以放慢速度,待学生熟悉律动流程后,可以加快速度,整个模仿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学生的兴趣减弱,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3.2品味音乐内在情感
音乐之所以丰富感人,是因为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为表现情感服务。
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技能和知识发展之外,还要让学生体会音乐情感,保证审美教育的丰富性和完善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深度和理解广度。将声势律动应用到音乐情感品味当中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体验与领悟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时,为了让学生品味青春张扬活泼积极的情感,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给音乐作品配上恰当的肢体动作,让学生将肢体动作和音乐情感体会关联起来,在一系列动作组织和练习过程当中,深入把握音乐情感,受到良好的情感审美熏陶。
3.3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
与其他科目相比,初中音乐教学不仅需要保障学生对基础音乐知识的掌握力度,还应借助声势律动强化学生对音乐曲目的节奏感,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节奏感将音乐曲目唱出来,使得学生有足够兴趣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继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声势律动的要求将音乐曲目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保证学生每个身体动作的节奏感,促使学生根据自身所做动作体验音乐旋律,以此强化学生节奏感和综合学习兴趣。
3.4巧用游戏增强训练
初中阶段,由于学业难度的增加和升学的压力的逼进,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个人,对音乐等学科重视程度普便都不高,学习音乐的时间也比较少。所以音乐教师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用多种方式来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文化课疲倦了,在音乐课上就要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创新,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增强声律的训练,并将乐理知识渗透到这些游戏中。
3.5巧妙运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根据声势律动的课堂实践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声势律动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学《青春舞曲》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的10min设置声势律动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播放节奏欢快、明朗的歌曲,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舞动或者律动,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能提前进入相应的情境中,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意义与感情。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才能充分运用声势律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
3.6学习时,由内到外进行拓展
运用声势律动上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老师不能仅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拓展到课外相关的曲目。在选择课外曲目时,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对音乐的感知度、课外曲目的难易程度及是否可以进行声势律动教学,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八年级学习了《茉莉花》这首歌后,找出节奏感强、音乐悟性高的学生,指导他们拓展学习《高山流水》等类似曲风的歌曲。指导学生参照《茉莉花》的节奏,设计出《高山流水》的节奏,用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随着音乐做出律动,和可以加进相应的舞蹈动作。通过这样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将同类曲目放到一起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去创新。
结语
一言蔽之,真正有活力的课堂一定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作为新时代音乐教师,应合理应用声势律动教学,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黎萍.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才智,2019(9).
[2]唐燕青.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新课程(下),2019(8).
[3]陈黎萍.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才智,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