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孙玉明
[导读] 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个阶段
        孙玉明
        哈尔滨石油学院 艺术学院  150028
        摘  要
        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个阶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进美声唱法教学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演唱水平。本文分析了美声唱法的特点,探究了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策略,指出必须提高学生的声乐基本素养;大力开展多种艺术活动,增加实践机会;提高教师专业度;高校要提高对美声唱法教学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声乐、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教学


一、引言
        美声唱法是西洋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欧洲,运用混声区唱法,在18世纪趋于成熟,并且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当前,美声唱法教学在高校普遍受到教师、学生的喜爱,其独特的唱法和美妙的音乐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极具艺术性。但在实际的美声唱法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美声唱法教学取得更好成效,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声乐知识水平。

二、美声唱法的起源、发展与特征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和发展
        美声唱法的产生离不开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
十七世纪后期西方歌剧的主题大多围绕个性解放和爱情,并且创作方法多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断繁荣的歌剧对男高音演唱技巧开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九世纪中期意大利著名歌剧家威尔第创作出了咏叹调,咏叹调既要求歌唱家们有扎实的歌唱基础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又要求贴合戏剧主题情境的展现,让听众既能感受到声音的抒情与柔美又能体会到歌剧主题的内在含义,这给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们设置了高标准。
十九世纪后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为代表的艺术歌曲、交响乐与室内音乐逐步流行,浪漫主义形式的音乐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们的认可,舒伯特对传统的创作手法做出了很多的创新,比如在主题音调中加入抒情因素和在器乐作品中贯穿歌曲性的音调,十分注重诗意的表现方式。歌曲创作方式的大幅度改变丰富了美声唱法的内容,让歌声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推进歌剧情节揭示歌词的意境,表现歌词未尽之意的新意。
   (三)美声唱法的特征
在美声唱法中自然与共鸣的合理运用是其主要特点,过多的共鸣显得不太自然,但过少的共鸣又无法展现歌曲的感染力,同时不同的艺术曲目对美声唱法的特征展现侧重点也不同。美声唱法拥有宽广明亮的音色和音域、比较洪亮圆润的音色、富有戏剧张力的表现、好的共鸣、高泛音和比较强的致远性等特点。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与基础理论培养,而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学生的演唱技巧中,过于注重演唱技巧的培养而将前者忽视本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对美声唱法的学习内容感到味同嚼蜡,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其次,倘若过度注重学生美声唱法技巧的培养会致使部分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不扎实,整体综合素质水平较为低下。这种问题会导致尽管部分学生的美声唱法技巧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与情感素养,而出现在表演过程中感情与歌曲融入不足,无法引起与观众的情感共鸣,造成演唱只是单纯的炫技而缺乏真正的艺术情感的结果,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会因为心理素质较差而出现临场紧张跑调甚至忘词的现象。



   (二)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模式程序化严重
在当前多数高校美声唱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尽管在理论教学之后会进行相应的技巧训练,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会相对吃力,甚至对于老师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仍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尽管对于学生的演唱技巧的进步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沟通,会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这样不仅不利于美声唱法教学的艺术性培养,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美声唱法的教学成绩。
   (三)教师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的美声唱法教学起步较晚,许多音乐院校以及综合大学的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美声唱法教学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教学过程中合理性与规范性缺乏。同时,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声乐专业也相应进行扩招,使得我国声乐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加,但是,有限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美声唱法教学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
高校的美声教育除了民族化的演唱方法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少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美声进行深化的研讨和讨论,教育水平的深度不够。这些问题也限制了美声教育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发展。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对策
   (一)改善美声唱法教学内容
在进行美声唱法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教师应着重关注多种教学艺术的运用,增强课堂对学生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在教学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运用语言艺术,将美声唱法的方法与技巧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给学生,同时,可以运用多种语言风格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着重于学生的美声唱法的启发,积极指引学生主动去思考琢磨美声唱法中的艺术奥义,并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各种有关于美声唱法的知识,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合适的时机下启发学生美声唱法的艺术想象力。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高校声乐教育,进步美声唱法的教育不只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跟上时代的潮流,但也不断探究教育方法,以打破固有的教育形式,完成改革和创新。曩昔,在传统的美声教育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一致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忽视了学生内部的差异,这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每个学生的声带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存在的含义在于协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点,并利用其完成根本发展。
   (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
如果我们想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和创新的过程中美声唱法教学在大学声乐教学,我们首先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信息时代的教学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能和各种教育工具辅助教育。多媒体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刻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接收到丰厚的教育信息和内容。教师不只能够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现来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拓宽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方法在时刻和空间上的限制。
结语
美声唱法归于西方艺术形式。在声乐教育中,教师应将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民族歌唱相结合,使学生把握美声唱法技巧,到达高校声乐教育的目的。在日常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加强声乐技术的操练,并且要引导学生行进声乐的审美理论和文学本质。让他们真正把握美声唱法的精华,行进高校声乐教育质量,为学生供应广阔的音乐开展空间。
【基金项目】2019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声乐教育中表演美学问题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B026)
参考文献
葛旭东.美声唱法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8):158-159.
[2]黄佳.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思路[J].北方音乐,2020(16):175-176.
[3]李志力.美声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20(16):114-115.
[4]阚诗雨.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探索[J].四川戏剧,2020(08):160-162.
[5]林凯.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的思路探析[J].北方音乐,2020(09):193-194.
[6]赵青.研究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思路[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4):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