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寇莉佳
[导读] 扬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是富有特色性的音乐文化标志物
        寇莉佳
        凉山州歌舞团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扬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是富有特色性的音乐文化标志物。为实现传承发展目标,扬琴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在当下教学改革的影响之下,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对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关于扬琴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改革可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探究,找到有效的实践方法,以期能够给从业人员带来积极借鉴参考。
        关键词:扬琴;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引言:扬琴教学对扬琴传承发展有关键作用,现如今扬琴教学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推进教学改革极为关键。教师要通过扬琴教学,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完成传统音乐文化的宣扬。现如今的扬琴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演奏,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对此本文开展分析探讨如下:
        一、扬琴教学的价值
        扬琴是明末时期引入我国,有百年的本土化发展史。扬琴与其他的民族乐器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关注。扬琴的受众度较高,是民族弹拨乐中的重要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扬琴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既可以独奏也可以重奏、协奏、伴奏,是二胡、笛子、萧、琵琶等伴奏首选的乐器,因此在小型合奏乐队中,扬琴也有着关键地位。现如今扬琴艺术的发展,对扬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依赖性,作为一种文化与精神传播的载体,涵盖了民族生活方式、美学观念、宗教等等,这些内容与扬琴演奏相互结合,为构建完善的扬琴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扬琴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扬琴演奏的性质以及演奏知识的构成,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记忆力、洞察力、想象力、意志力、概括能力等等,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能够给扬琴提供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目前的扬琴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实践,了解学生情况,探索优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二、传统扬琴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互动不足
        在扬琴教学期间,教师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极为普遍。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但学生也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参与性。教师习惯性顺着课本教材逐次讲解知识,而学生也是在课堂上反复练习某一曲子,教师忽略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难以通过练习的形式,掌握扬琴演奏的技法,进而难以掌握乐曲表达的情感。教师会要求学生不断的考级,考级成为主要任务,就会导致课堂更加枯燥乏味,学生不能保持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扬琴学习的兴趣不足且缺乏自信心。
        (二)教学模式单一
        了解传统教学形式会发现,教师在备课期间有思维惯性,因此在课堂上设置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刻板。教师常用的方式是在课堂上对一个旋律、一个曲调进行剖析,讲解扬琴演奏的技术要求。针对扬琴的考核方式,也是对学生某项技能的考核,教师安排这种教学内容,会忽略对学生演奏整体素养的培养,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学习,将自己的学习节奏有效把控,在处理节奏情感以及把控演奏风格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单一,会阻碍扬琴教学的水平以及整体质量。
        (三)实践性不足
        在进行扬琴教学期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会将教师讲解作为核心,这种情形之下会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因此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情形之下,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表演力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个人的实践能力不足,影响扬琴演奏的整体质量。
        (四)忽略学生差异
        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极为普遍。且在学生教育指导期间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大致相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未能应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忽略学生的演奏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因此不少学生在扬琴学习期间专注度不足,长此以往会影响学习质量,学生的自信心未能有效建立,就会对扬琴出现一种学习倦怠心理。教学活动不够针对性,就会导致扬琴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三、实现扬琴教学改革,提升扬琴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师生互动性,改善教学氛围
        在扬琴实践教学期间,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相互信任、共享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有责任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构建起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之中[2]。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期间,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设定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师生开展互动交流,针对一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对扬琴的演奏方法做示范,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提升自己的知识学习效果。在课堂之中师生交流互动效果提升,学生深入情境,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实践为基础,完善教学
        教师在扬琴教学期间,应该定期开展演奏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官方组织的音乐演出以及交流会,积极交流扬琴演奏以及教学方法,邀请其他的演奏团体,到本地开展演出活动。在不同乐器演奏期间,情感表现、演奏技法有所不同,各自的应用特点也比较突出,此时的扬琴教学有良好的参照条件,针对一些国际化的扬琴演奏、交流活动,教师也应该多多关注。融合的盛会在专业领域交叉的过程中,给乐器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强化舞台上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
        (三)展现教学多元化特点
        教师在扬琴教学期间,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活动多元化、创意性的特质。一方面教师要应用乐理基础知识,结合富有新意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深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有扬琴演奏内容的大量音乐素材,教师应随时让学生拿到课堂上分享交流,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见地、打开学习视野的机会。在过程中学生能体会扬琴教学的开放性,受到音乐知识的熏陶与感染,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中,学生能找到自己在扬琴演奏方面的不足,分析技术应用的优势,给学生强化演奏能力的机会。
        (四)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扬琴教学的受众范围较广,因此学生群体在年龄、心理、学习经历等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期间要区别对待,找准课程教学重点。教师在扬琴教学方法、教学工具选择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极为关键[3]。对一些演奏水平较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基础训练,以鼓励性的教学活动为核心,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而一些有扬琴学习基础,且乐理知识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强化的教材或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纠正在演奏期间的细节性不足,不仅要对学生足够肯定,也需要在更高标准之下要求学生,给学生提供表演学习的自信心,也不能让学生过分的放松。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才能稳扎稳打提升演奏能力,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结束语:
        扬琴是传统的民族乐器,深受广大民众的好评,为保障艺术的传承发展,就需要将教育教学工作着重加强,提升教学影响力。为有效提升扬琴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师必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索优化教学模式以及创新实践的措施,培养专业性较高的扬琴专业演奏人员,为扬琴以及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衡,罗嘉琪.扬琴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15(2X).
        [2]王静[1].综合类艺术高校扬琴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艺术品鉴,2019,000(01X):P.349-350.
        [3]周邦春.扬琴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戏剧之家,2015(18):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