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敏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华侨第二中学 广东 梅州 514200)
【摘要】德育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中学生德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从党的十八大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学德育的重要指导,本文主要对“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指引;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从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个层面描绘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的样子,也就是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也是对公民首位要求。中学教学需要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培养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成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指引。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在当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常常教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爱国,爱国的目标是什么。这也让学生们在接受爱国教育之后,基本没有变化,甚至还曾经有出现学生说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那些内容来自于国外,因为爱国而学习不好,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成功。真正的爱国教育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产生与祖国的情感羁绊,更需要让学生了解应该怎样去爱国,爱国是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爱国是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了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这是我们国家的建设目标,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让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更加明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可以明确当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且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而奋斗。其中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们热爱我们的祖国,这也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一直都在做的;其次,是要让学生可以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而努力,而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学生们也应该将这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在明确了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之后的,对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更好地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培养出新时期爱国青年。
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这里说的教育环境并不是指学校各项设施、装饰等硬件环境,更重要的是指学校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软环境。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等级分明”,教师作为教育者,学生则是受教育者,教师的话学生需要无条件听从,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是同样如此,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这样整个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是比较压抑。而中学生正处在叛逆的青春期,在压抑的教育环境下,会让学生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的,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的样子,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同样应该具备这些特点的,因此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也是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学校管理制度来管理学生,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让学生们在学校生活中也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可以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整个学校的教育氛围应该是和谐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以展现,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前面提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学校可以为中学生创造更加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而在这样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不能再是原来传统教育形式,而是选择更加符合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的教学形式,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媒体设备给学生们展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这样比教师直接口述更能给学生带来感情上的触动。如在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展示抗战时期一些老照片,其中有那时候中国人受到的迫害,这些厉害图片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可以让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在“核能”相关教学中,引入我国的“两弹一星”,以及在其中付出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中很多是年少留学国外,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毅然选择回国,这样才能让我国拥有核实力,也让他国不再敢侵犯我们的国土,通过这些科学家的例子激励学生为国好好学习。
最后,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进行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融入到一些校园活动当中,如让各班出爱国主题的黑板报、举办爱国主义征文、组织学生游览红色景点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体现。
四、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爱国,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爱国。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内容,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爱国。这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直接指出,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有一颗爱国之心,只有学生真正热爱我们的祖国,他们才会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因此在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祖国之间的羁绊,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也是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其次,好好学习。爱国从来都不是口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去爱国,还需要每个国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共同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说的“敬业”,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他们需要好好学习,以便于在未来承担起国家建设的责任,因此要让他们为国好好学习,正如周总理说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诚信友善。国家富强不可能仅仅依靠于某一个人的能力,而是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应该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在团结中,学生也会更深刻认识到国家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诚信和友善是团结的基础,因此诚信友善也同样是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
综上,爱国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应该只是告诉学生要爱国,更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符合我国当前国情价值体系,也可以为我国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指导,明确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改善教育环境、转变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让中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国。
参考文献
[1]唐墚,王洪杰.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0):14-15.
[2]刘永珍.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之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39.
[3]范雪彩,庞妍.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