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解科学易错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葛琼瑶
[导读] 合作学习小组是塑造生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
        葛琼瑶
        绍兴市元培中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合作学习小组是塑造生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合作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易错题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体现的往往是平时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甚至从一道题中可以渗透各种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对学习本身有所感悟和理解,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性。
        【关键词】学习研讨小组、易错题、一题多解、用实验作辅助
        【正文】现如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小组是塑造生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合作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还可以营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
        易错题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体现的往往是平时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甚至从一道题中可以渗透各种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对学习本身有所感悟和理解,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性。
        一、建立学习研讨小组,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学习研讨小组是在班级已有的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人数在五人左右,以每个小组报名一至二名进行组建。不同于合作小组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研讨小组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在中等偏上,与此同时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要求都较高。更重要的是通过研讨小组的交流可以渗透到每个小组内部,进行全班性的讨论和交流,使班级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精选易错题,拓展解题的方法和思维
        易错题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还是“铺路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与其“堵塞”,不如“疏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心作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易错题进行充分的研讨,将易错题做会做透,使学生通过对易错题的观察、分析、反思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所选的题要能一题多解
        【例题1】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此题考察的是关于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知识,要解出此题要用到分类的思想,如果只靠老师讲解,学生的理解往往只浮在表面,并不能真正深刻理解题目意思。因此,针对此题的研究价值,我将此题做为课后思考讨论题,供全班特别是研讨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以下是研讨小组成员上台讲解记录:
        学生1:“我用的是排除法,由烟的飘动方向可知,风向朝左,当a车静止时,a旗可以朝左飘,所以A、B错误;要使b车的旗向右飘,b车必须向左运动,而且车速大于风速,所以C错,故选D。”
        学生2:“我用分类的思想来解”,并在黑板上边讲边列出以下表格:

        学生3:直接拿一张纸条上来,又请另一个同学作助手,向纸条吹气,代表风的方向,学生3演示了让纸条往不同方向飘的几种情况,并列出表格:

        这样让学生上台大胆地讲解他们的思路,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理解题目,不仅达到了充分理解题目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原先沉闷的课堂,让优生上台讲解,一方面树立了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致地抬起头听同学讲解,从中受到启发。
        
        2、所选的题可用实验作辅助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重要的环节,在解析题目时也要充分体验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中得到新的发现和启发,这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例题2】如图所示,L1为入射光线,L2为出射光线.请在图中添加合理的光学器件(注意所添加的器件位置要正确)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平面镜、透镜等光学器材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光的反射、折射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往往只能想出一至两种方法,但通过
研讨小组的讨论和实验,往往会有各种答案。以下是研讨小组成员上台投影实验过程,并画出的光路图:
        
        
        
       

        三、适时发挥教师的作用,让讨论更加有效
        学生上台讲解一般会出现语言比较口语化,用词会出现错误,表达可能会不够清楚等问题,教师都要在点评时给予解释和讲解;几个学生上台讲同一道题的方法时会出现重复,思维会进行跳跃,不同的方法间没有串联,教师都要进行说明并把不同的学生的讲解方法进行串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理解很大程度只浮于问题表面,教师的作用就是把问题入木三分,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本质,体会科学的魅力。
        三个学生上台讲解各自对题目的理解和解答,用了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问题,但教师在听取三人的解答后发现没有一人点出利用参照物来解释问题的本质。于是教师进行总结时提出第四种解题方案:
 
        这样,首先通过教师选题,学生研题和讲题,再到教师点评和总结,改变了之前简单的师讲生听得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研究以及全班的讲解进行思维的碰撞,并从中学会思考、感悟、反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春辉,《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2、崔庆国,《对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与思考》
3、曹婵娟,《课堂公平教学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新思考》
4、却立泉,《如何利用易错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5、曹祝基,《物理易错题方面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