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侃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豫幼儿园 上海市 200135
【摘要】:随着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研究的发展,儿童视角中建构活动支持的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认识儿童视角中建构活动支持价值的基础上,依托观察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明确儿童视角中建构活动支持的现状,进而尝试性地探索儿童视角中建构活动支持策略的建议,旨在发挥建构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性作用,在提升教师教学指导力的前提下,推动学前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
【关键词】:建构活动;儿童视角;支持策略;建议
引言
幼儿园建构游戏活动所具有的跨领域性和创造性特征备受幼儿所喜欢。在建构活动的主题内容下,幼儿在搭建的实践过程中会亲身经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一系列体验与认识,直到幼儿完成搭建活动任务,使幼儿的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展[][1]。
一、儿童视角中建构活动支持价值
(一)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以儿童视角开展建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能达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作用。建构活动不仅体现较强的操作性,便于幼儿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为幼儿的创新性思维的生成提供契机,达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活动效果[][2]。
(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教师在儿童视角下为幼儿提供建构活动支持,既为幼儿的建构活动创设合作性的活动形式,使幼儿能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沟通或者是与教师的互动解决搭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即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途径,又能使幼儿在建构活动实践中发展自身自主学习的策略与能力提供践行的机会。
二、儿童视角中建构活动支持现状
(一)观察研究方法
笔者为深度研究儿童视角中教师对建构活动的支持情况,采用观察研究方法对幼儿开展的建构活动进行直接性的观察。在对幼儿建构活动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性地发现目前幼儿建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针对教师对建构活动中的幼儿指导,存在不足与过多的现象。个别教师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依托,对建构活动中的幼儿指导较少;而个别教师为保证活动效果,会存在过多干预幼儿建构活动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对建构活动评价环节的价值存在认识不充足的问题,如缺少评价、评价内容有待提升等,导致评价的应然作用未能体现。
(二)案例分析研究
笔者以幼儿园所开展的建构活动为研究对象,在搜集建构案例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既认识到幼儿园建构活动有待完善之处,又尝试地透过案例探索问题的原因。在幼儿园建构活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存在给予幼儿建构活动材料过多的现象,使活动材料没体现出层次性与目的性的特征,很容易导致幼儿建构活动中出现混乱的问题。这种投放活动材料的情况,不利于幼儿建构游戏水平的提升。
三、儿童视角中建构活动支持策略建议
(一)建构活动材料
1.幼儿与活动材料形成互动
教师给予幼儿建构活动材料的支持,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设多元化的活动以激活幼儿参与建构活动的内驱动力,在幼儿操作建构活动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依托活动材料开展想象或者是生成创造性活动,以达到通过与建构活动材料互动实现幼儿锻炼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目的[][3]。
2.体现活动材料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为建构活动投放活动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儿童的视角以体现活动材料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方面,教师应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兼顾到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兴趣,使所投放的活动材料符合幼儿的建构能力和建构活动的兴趣点。例如,在各种桥梁的搭建活动中教师既为幼儿投放不同形状与材质的材料,又为幼儿提供绘画所需活动工具以满足幼儿利用绘画元素表达搭建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建构活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将对幼儿的近期发展目标与远期发展目标相结合,为幼儿在参与建构活动中既能增长建构技能与技巧,又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效果。
(二)建构活动指导
1.依托问题,激活幼儿思维活动
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为教师的建构活动指导提供支持。例如,针对搭建物体的稳定性情况,教师既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到稳定性情况,如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横放积木与竖放积木二者的稳定性,教师又可以根据幼儿在搭建中的实际问题,从思维层面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例如教师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问题的解决,如幼儿利用所学测量知识制作适合尺寸的木棍以用于搭建所需,实现从幼儿思维层面的跨领域知识内容的融合。
2.基于儿童视角捕捉有价值的元素
在幼儿的建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条件以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捕捉活动过程中有价值的教育元素为支持。一方面,教师要对幼儿建构活动的行为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既能认识到幼儿的问题,又为介入幼儿建构活动中和为给予幼儿活动指导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实际参与到幼儿的建构活动中,使教师不仅能依托儿童的视角捕捉到有价值的元素,为幼儿开展建构活动提供有针对性活动指导,而且能使教师的活动指导有的放矢[][4]。
(三)建构活动评价
1.发挥评价活动的重要价值
在建构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客观且有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教师对幼儿建构活动的评价应服务于幼儿开展深度建构活动的需要,并且为幼儿提升建构水平起到关键性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具体为幼儿的自评与幼儿间的互评,达到通过评价引导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反思与获取经验的活动价值。
2.提升评价活动的有效性
为达到提升幼儿建构活动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具体搭建项目实施评价[][5]。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评价达到支持幼儿深度探索的目的。例如在搭建隧道的评价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内容既要涉及幼儿搭建隧道的各个环节,具体到搭建隧道的设计、搭建材料的测量与观察等,为幼儿在评价环节进行主动性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达到以儿童视角出发促进幼儿在搭建活动中深度学习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评价活动中体现幼儿搭建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如教师记录下幼儿搭建活动的探究情况,以情景化或者是故事化的形式呈现给幼儿,使幼儿能再次体验搭建活动,既为幼儿体验搭建活动的探究过程提供支持,又为幼儿积累搭建经验提供信息内容,以发挥搭建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性作用。
结语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依托儿童视角为幼儿的建构活动提供支持,既需要教师调整对建构活动的支持理念以发挥建构活动对幼儿的应然作用,又需要教师在幼儿建构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所实施的活动支持策略,为幼儿生成创造性思维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关键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任莉,王静.在合作建构中成长——记大班“我们的幼儿园”主题建构活动[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02).
[2]佘星宇.大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8(01).
[3]毛经纬.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的路径探析——以小班建构活动“被风吹过的房子”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10).
[4]施晓莉.建构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积木构建活动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课题研究[J].南国博览,2019(03).
[5]汪宁馨.深度学习视角下大班主题建构活动的教师言语指导行为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