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
福州市儿童福利院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在建党99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应从党的历史和中国民政的发展历史中,透视民族领域特殊教育工作的使命初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特殊教育的初心与党的初心、民政的初心一脉相承,是两者的延伸,“特教为民、特教助民、特教爱民”。
关键词:特殊教育、初心使命、民政特教工作。
习近平指出,“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13).]]如何理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初心,如何结合民政领域特殊教育的发展史,寻找特教工作的初心使命,是所有民政领域特教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更应该聊点历史,从党的历史,从中国民政的发展历史中,找找来时披荆斩棘的路,扬起未来破浪前行的风帆。
一、从党史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初心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救亡图存,成就人民独立之梦的壮阔史诗。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华民族落后挨打,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风雨兼程、浴血奋战,28年舍身忘死,28年救亡图存、为民谋独立的初心不悔,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它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话:“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说出了当时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解放的初心不变,为民族谋强大的初心坚定,才最终成就人民独立之梦的壮阔史诗。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忘初心,自强不息,探寻国家富强之道的奋进画卷
毛泽东曾比喻革命新的高潮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但新生的共和国,如刚经历风雨的航船,破桨危舱,如刚蹒跚学步的幼儿,朝气却脆弱,人均年用电量8度,80%百姓系属文盲,币制混乱、经济崩溃,赤贫满地、百业待兴。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他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有一种被人推着走的感觉。”4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汽车生产线早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高铁生产和建设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2017年6月,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命名,时速达到350千米。至2017年6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4万千米,其中高铁2.3万千米。中国的高铁已经修到了国外,甚至修到了美国。
大浪淘沙始见金,沧海横流显英雄。“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建小康,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了人民日子能过得好一点儿不断努力,凝聚起最澎湃的中国力量,不断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扬帆民族复兴未来的昂扬乐章。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新的伟大胜利。
回顾我们党99年的风雨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那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被子送老人”的生死与共,那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视死如归,那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那是“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的默默奉献,那是“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民情怀。
二、中国民政史彰显民政的使命初心
恩格斯曾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鲲鹏远望、气吞山河的壮阔史诗,那中国民政的历史,就是这部史诗中一段守望初心的诗篇,一段践行使命的诗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政是百姓的“大管家”,为民办实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便十分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群众问题。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把民生问题和政治属性紧密联系,深刻地提出了民生建设的成败直接关乎中国共产党能否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的中心命题。
早在中共红色政权期间,各革命根据地、边区便有了民政机构的设置。1931年,中共苏维埃政权就成立了内务人民委员会,[[[] 钟利民,刘永英.论土地革命时期民政工作的经验和意义[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8).]]职能涵盖了交通、优抚、卫生、社会救济、治安、义务劳动等多个方面,逐渐建构了较为完整的民政管理组织系统,从备荒仓储、户籍管理,到婚姻生死统计、道路桥梁管理,从优军扩红和抚恤到管理医药卫生、管理民警行政事务等几十个事项,涉及工作范围之广、项目之繁杂,都是罕见的,只要是与百姓生活相关、只要百姓生活所需,民政工作者就不畏劳累、精干为民。此时特殊教育还具有特殊的福利性与救济性,但与民政的初心同向同心,为民谋利。
正如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的,“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小孩子要读书,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许多人生疮害病......一系列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因此,从党史和民政史的发展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政领域的教育、乃至特殊教育的初心是守护百姓、心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切实保护人民利益,被百姓为盛赞为百姓的“大管家”。
(二)建国后,民政是弱势群体的“守夜人”,全力保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变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执政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面主持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毛泽东指出,“要争于人民有益的事情”,抗灾救灾、发放粮食物资、关心生活,剿匪反霸、肃清特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减租减息、恢复生产、团结各界人民,民政部门与各级机构为新生的人民政权不懈努力。
在民生状况基本得到改善后,民政工作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为主要内容建设日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但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了群众生活困难,也为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大拓宽了民生的发展路径。
就特殊教育而言,1951年10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有取消的儿童、青年和成年提供教育服务,1954年8月,教育部召开了“聋哑学校语言教学座谈会”[[[] 黄志军,曾凡林,刘春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特殊教育,2019(12).
]],明确聋哑学校教学改革,195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办好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系统规划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深刻的改变了特殊教育救济、慈善的社会福利性质,为特殊教育人员的受教育权及个人发展做出了深刻的改革。
种种种种,都不难发现,建国以后,民政工作实现了人民的“大管家”向社会民生事业“主力军”的角色转换,真正做好了弱势群体的“守夜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体系的继续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政是美好生活的“压舱石”,全心为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民政机构和广大民政工作者砥砺前行、不断奋进,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绘就了民生新图景。拿特殊教育来说,1978年以来,在教育公平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的残疾人观、特殊教育观,在实施机构上,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建立了以特殊教育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福利院、社会教育力量为辅的办学形式,直至《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规划形成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新格局。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更是指出“办好特殊教育”,一步一步指引残疾人通过教育走向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民政工作履行最低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责,“最底线”“最基本”“最基础”三个精准地职责定位,都瞄准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中心方向,因此,我们认为,在新时代,民政工作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压舱石”,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障护航。民政领域的特殊教育,则是为残疾人的美好生活导航助风。
三、结语
2019年,福建省民政工作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锐意改革、担当作为......推动民政视野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中国民政的初心使命与党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既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特殊教育的初心则是民政初心的延伸,“特教为民、特教助民、特教爱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