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1宋庆兰 2刘晓璇
[导读]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1宋庆兰  2刘晓璇
        (1.南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2.南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追求更加先进的生活方式,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但也因此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再加上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导致高校很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基于大数据视域下,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进行了分析,发现运用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大都是年长者,他们只能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教育方式比较落后,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且缺乏实践性和热点性,难以满足现代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一些年轻的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能力有限,也没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各高校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中依旧存在信仰缺失、人生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主要呈现出的问题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低,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行研究。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理论蕴涵丰富,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1]。此外,把思想政治教育跟大数据融合在一起,提高教育工作跟时代的贴合程度,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灌输教学等教学方法,还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大数据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新颖有吸引力,更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还能直观、高效分析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应对措施;更重要的是丰富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一、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
        1.大数据
        “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顾名思义,就是数据量庞大,甚至可以说是“数据爆炸”,还有运算量大。其有实时性的特点,还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及数据精准等特性[2]。
2.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人格教育,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骨髓[8]。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为了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9]。
二、大数据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计算机专业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其也可以说是对其百依百顺,导致他们遇事容易惊慌失措,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够强。再者,他们的思想道得体系尚未稳固。这时,正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有大部分高校都会设有班主任助理一职,学长学姐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同龄人之间话题更多,更好交流。
        2.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部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各高校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大家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是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他们自幼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家庭中,作为主角的他们,习惯我行我素,对父母也是无所畏惧,肆无忌惮。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也希望大家能够像父母一样关注他,如果其虚荣心、好胜心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做出不符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的行为。因此,良好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做铺垫。
三、大数据视域下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自身思想的固化。如今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美好,学生的个性也愈发突出,导致其固执的性格和固化的思想。尤其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的关系,他们对问题的想法独特,思路与众不同,行事独具一格。有时因为敲代码需要安静的环境,独处的时间较多,所以他们总是我行我素,对别人的观点不予以理睬。他们自身思想的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不认真学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成效低下。
        (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今的社会复杂多变,不良分子制造的社会暴乱,导致人心惶惶,有些学生的思想也因此受到影响。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强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肆意宣扬西方资本主义观念,以达到不良目的。
        (三)信息化与网络时代的影响。当下科技发达,信息传播迅速,对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影响颇深。疫情期间,大家只能呆在家里,与外界的交流都是通过网络。

但网络上“爆炸”的信息量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加上如今的学生经历甚少,心理承受能力弱,难辨信息的真假,不少不良分子也因此钻了漏空,以假乱真,借此机会传递虚假信息,导致他们不懂如何从网络上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真实的信息,甚至受到不良信息的宣传和影响最终走向人生的不归路。当然,学生自身沉迷网络世界也是原因之一。
        (四)教学能力不足,探索实践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一些不足,诸如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性不强;从业者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培训等[12]。还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想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落后的教学手段和过时教材,教学形式单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互动较少并且难以得到实践。
四、应对措施
   (一)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老师可以借助某件事特意又不显刻意地接近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积极引导他们敞开心扉,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又要含蓄指出其不足之处,还要告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校园网络屏蔽不良信息,及时制止不良信息输入给学生。良好环境的创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们不要以讹传讹,制造舆论,应该用所学知识理性判断信息的真伪,或者通过一些正规途径验证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方面看待问题,灌输积极乐观的思想给学生。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阻止西方腐朽观念的传入。充分发挥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最实时的动态,掌握舆论导向,迅速了解新鲜领域,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树立大数据意识和思维,主动建立甄别信息的思维和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更好的做好思想引领、危机预防等工作,从而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
        (四)建立整套符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通过引入“双师型”教师,建立数据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进行专门的培训。做好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统一,二者相结合,找准不同课程结合切入点。还有理论要与实践相联系,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利用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五、结论
        在大数据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新颖吸引人,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本文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托,分析学生关注的思想政治学习热点是教学的方式、教学内容和实践过程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引领、课程构建、实践服务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联动的教学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淦丽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法制博览,2020(14):57-58.
[2]胡菊华,林敏.大数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知与行,2018(01):88-92.
[3]江登文,许吉平.浅谈课程思政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融入[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148-149.  
[4]张立辉,孙建华.以和谐理念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01):152-156.
[5]涂丽琴. 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6]甘赟,陈跃军,吴乾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7(20):293-294.
[7]王萌萌.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8]王春雷.民办高校学生提高学习语言基本能力的方法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218-219.
[9]包卓. 育人者必先强己[N]. 吉林日报,2015-12-12(007).
[10]沈斌,李书芹.大数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7(04):16-18+21.
[11]严松. 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12]王东.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9.
[13]于成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原因分析——以高校辅导员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6(17):111-112.
[14]李包庚,张婉.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对思政理论课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01):89-94.
[15]张艳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16]欧健.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5):91-98+124.
[17]陈妍.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9):216-217.
[18]谢继华.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19]朱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96.
[20]降绍华,杨涛,付涛.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4(12):6-7.
[21]张海滨,郭霞.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