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信息技术有效差异性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钟善宁
[导读] 息技术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钟善宁
        (中国工农红军广东肇庆广宁红军小学 广东 ?肇庆 526300)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组成来源的差异,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参次不齐,甚至出现两极差异,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信息意识、自主发展、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四个方面切入,具体分析有效差异性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差异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着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教学目标。全面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开展有效差异性教学与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注重信息技术有效差异性教学,才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尊重学生差异,明确教学差异
        尽管小学生都处于同一阶段,但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客观因素、主观努力等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造成一定的差异影响,会使他们学习效果的差异逐渐明显,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经常接触电脑、ipaid、智能手机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电子产品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比较熟练,思维活跃;少接触甚至没接触过的学生,不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只是“互联网+”时代潜移默化影响下非常零星及其碎片化的信息。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前,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生差异,明确差异因素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分组分层,合理制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差异问题,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基础组、提高组、创新组中调整,思考课堂教学学生差异的共存共促,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高效共享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差异学生的共进共促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
        在word软件学习页面设置、艺术字、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等工具进行贺卡创作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策略,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重点要求其能掌握操作方法,让其在任务渐进学习中不断提高;而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其不仅要熟练掌握,还要求其完成更高的学习任务,灵活与创新应用,实现贺卡布局新颖、作品美观突出及特色设计。教师进行有效差异教学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任务分层递进学习中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实现语文语言表达、美术审美能力、信息技术技能的高度融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学理念,焕发教学魅力
        学高为师,减少学生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视野,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立足教育核心本质,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并吸收内化后再用于实践教学中。

“互联网+”时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与需求形式多样,对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还必须熟练使用教学常规PPT、101教育PPT、Word等办公软件,掌握微课制作、云课堂等新教学手段,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要求;能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环节,有把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提供差异性教学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具备学生学习评价统计分析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和服务于实践教学。
        由于学生差异,教学设计不能理所当然的只单一考虑上层生或中层生或后进生,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足、做细、做深入,教师不仅要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角度考虑,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帅选和设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任务,把控好教学过程,严格落实好教学目标,让好的教学设计引领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差异性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体现学生个人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实现提升课堂实效。
        三、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和终身学习的保证。好的教学策略需要不断尝试和总结反思,对教学的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提出新挑战,发掘和寻求新的教学资源,融入新的构思,不断生成各种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以此来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学习,尽可能营造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情境,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教学平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以思考探究学习情境导入为例,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巧妙导入,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开始。四年级学生思想活跃但容易分散不集中,教师抓住这个学情特点,在画画软件学习第7课江岸悠闲游中,教师出示一幅现实生活的江岸美景,让学生思考观察江岸两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哪些特点?提问学生并让其观察思考,可以用画画软件的哪些工具绘画出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如何巧妙运用工具组合创新制作江岸美景景物?教师要学会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表达创造性观点的机会与空间,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发现,勇于探究,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搭建思维碰撞的舞台,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提高信息素养,强化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是前提,能力是关键,创新是动力,责任意识则是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实现教学的延展和再生,实现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课堂上收获了什么,收获的层面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包含学生道德情感态度、意识形态的形成,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转变,创新能力培养,信息素养的提升,发挥课堂教学强化信息责任意识的主阵地作用。
        在第8课制作电子贺卡实践教学中,教师注重提炼情境教学导入环节,通过设计你想要制作什么样的电子贺卡?为什么要制作?怎么样去设计?多样情境强化信息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 “互联网+”时代,电子贺卡发送快捷方便,内容呈现丰富多彩;电子贺卡绿色环保,可以资源重复利用,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电子贺卡有温度和情感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和亲人,关注社会;电子贺卡制作上还可以强化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表述,做到内容规范、有广度和深度,处理不良信息、传播正能量,设计创新;在作品传递和传送上,要有信息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学生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综合表现,最终实现信息责任意识的强化。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和效果越来越明显。教师只有正确看待学生的有效差异性,转变教学理念,针对实际实施有效差异性教学策略,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用信息思维去思考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推进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