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积分制助力班集体建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孙笑笑
[导读]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此班主任就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孙笑笑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  214101
        摘要: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此班主任就需要做好管理工作。通过应用积分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其更为注重自己的言行,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班级积分制的概念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于依靠班级积分制加强班集体建设的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积分制;班集体建设;研究工作
引言:对于小学教育而言,班主任一直都是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实施者,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班级积分制的应用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班级积分制的概念
        所谓班级积分制,主要是指在班级日常管理时,将积分制度渗透进来,以此对学生的自我价值展开衡量,并予以一定的激励。这一模式最早是在企业工厂中应用,现如今一些班主任也尝试采用这一模式。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部分班主任未能做到合理应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二、班级积分制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设置不合理
        为了能够通过积分制度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然需要保证积分制度足够合理。然而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些班主任制定的内容过于细致,说明了哪些事情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去做,导致学生无法深入记忆,操作性非常差。反之,有些班主任设置的内容又过于宽松,在每一个选项之中,单纯设置了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学生们无法详细了解自己到底是多少分数,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如此一来,制度内容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无法展现出实际效果[1]。
        (二)积分评定过于简单
        一些班级中虽然应用了班级积分制,但是在对分数评定的时候,未能将多方面因素考虑进来,使得评定工作变得非常简单。时间一长,评定的效果就无法展现出来,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三)评价以偏概全
        在现有的积分之中,理应包括一些奖励性积分。但是,一些班主任设置的奖励积分基本上都和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挂钩,只要成绩好,就能获得大量分数。如此就会导致学生们过于重视学习本身,时刻将成绩当作衡量自身的标准,进而影响了评价的实际效果。
        三、依靠班级积分制加强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一)明确建设目标
        在对班集体建设目标进行确定的时候,可以结合班级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目标。
        例如,在班级活动之中,设置积极奋进、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学生们在相同的条件下,一同努力,相互竞争。而在学风建设的时候,需要对学生们进行有效引导,通过设置规章制度,以此对学生的言行予以约束,从而使其做到自我管理。
        (二)制定规章制度
        在班级目标得到明确之后,班主任就要在班级中设置“我为班规献策”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想法,针对卫生监督、就餐纪律、课堂纪律等内容提出意见。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意见要和班级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并说明自己的理由,以此能够让学生们有效把握当前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处理。伴随时间的推移,制度内容还可以不断更新,最终形成有效而全面的制度内容。班主任通过采用积分管理制度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予以量化评估,积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学习成绩、个人纪律、个人卫生、仪容仪表、活动表现等,并将对应的细则要求全部列出来[2]。


        (三)明确管理小组
        在确定管理小组的时候,可以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提供人选。之后再基于其日常表现,班集体一齐对其点评。在这个小组中,成员数量为8人,其中无人主要针对纪律和卫生两个方面,对每个学生的纪律表现以及个人卫生予以检查,作出相应的积分调整,并做好总结工作。而另外3名则由班干部成员担任,主要责任是对5个监督员的实际表现展开检查,了解其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行使自己的权力,每一次分数调整是否合理。在每个周一,3名班干部需要对上周积分的具体变化予以总结,对积分较高的学生,应当予以表扬,并适当给予奖赏。而对于积分低的学生,则需要帮助其指出问题,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及时改进自我。
        (四)优化积分点评制度
        基于学生们的具体变化,积分计算公式也要做出一定的更新。
        早期在对学生的积分进行计算的时候,主要包括个人积分、小组积分以及活动积分,通过三者相加获得。
        而这一积分模式已经陈旧,理应变为本周积分=[1+(个人本周积分-个人上周积分)÷个人本周积分]×个人本周积分+小组积分+活动积分。在计算模式优化之后,每当学生们的日常表现有所进步,都能直观地通过算式看出来;反之,若其表现有所后退,也能直接得到体现。不仅如此,对于后进生也能起到一定的鼓励效果,让其产生自信,继续努力。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的问题就能慢慢得到缓解,促使每个学生不断成长[3]。
        (五)其他方面的内容
        1.提升班级公信力
        对于班级公信力来说,可以看作是制度内容制约力的重要体现,如果班级缺少了公信力,学生们对制度内容不认可,就会导致积分制度失去意义。为此,班主任自己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辐射全班学生,逐步完成引导。当学生们看到班主任能够做到之后,也会有样学样,同样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从而提升了班级公信力。
        2.小组和成员的权利互制
        通过设置小组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班主任的个人负担。但是,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同样会对班集体的建设造成影响,导致管理工作失去了公信力,引起“民愤”。为此,全班学生理应认真时刻监督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了解其是否足够认真,每一次执行是否公正,从而实现相互制约的效果。不仅如此,学生们的参与度也会有所提升,促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强化。
        3.合理协调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班主任理应时刻贯彻积分制度的变化情况,积极和学生展开交流,告知其近期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地方还值得改进。依靠这一方式,学生们就会明白班主任对自己一直有所关注,因此也会努力按照班主任提出的要求,改正自身的缺陷[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早期在班级管理时,由于班主任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导致管理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为此,班主任就可以转变自身想法,将积分制度应用进来,对学生每一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并予以汇总。如此就能了解学生当前阶段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之后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了参照,进而能够打造良好的班集体,促使学生们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小花.让小学班级积分制更好的助力班集体建设[J].华夏班主任,2017,000(001):94-94.
[2]黄谋学.小学班集体的管理与建设问题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3,000(002):116-116.
[3]许阳阳.浅谈"积分制"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班主任教育,2019,000(015):P.114-114.
[4]杜方仁,朱晓燕,陈丽,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研究[C]//班主任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2018(13):00013-00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