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 贵州省 毕节市 黔西县 551500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创新背景下,重视兴趣培养,做好物理学科基本方法教学,对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有突出作用,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可行路径。针对物理教学中的抽象概念,概念图法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方法,以层级结构形式罗列各类概念,再现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将可切实解决物理概念教学环节的一些难题。本文立足于概念图的教学实践经验,重点从概念图促进物理教学转型这一视角,探讨概念图的优势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图;概念教学;知识可视化
引言
随着高中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以及物理高考对学生思维习惯、综合能力要求的变化,高中物理教学面临更多挑战。对于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因学生对概念内涵、概念间关系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习过程过于呆板、盲目依赖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等现象的存在,物理理论教学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标准。根据“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高中物理课堂应当重视知识建构过程,关注学生个体所使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要达到上述要求,物理教师需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物理理论教学的基本特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搭配必要的技术支持, 创设物理概念教学情境。
1 概念图的基本特征与优势
概念图一般指将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概念或者内容置于框图之中,以线条连接的方式,再现各概念的意义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该学习方法属于可视化学习的范畴,在现有教学方法中,概念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各类概念之间的关联,而以层级结构方式呈现联系,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1]。根据教学实践获得的反馈,概念图以形象化的方式,表征了学习者对某一主题的认知与理解,并客观反映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
对于学生而言,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概念图具有可视化、表征性、经济性以及结构化等特征,与死记硬背相比,以概念图进行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更能帮助学生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帮助学生构建起丰富的学科知识网络。
2 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概念图的教学功能
概念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有一段相对较长的探索经历,国内外众多学者以实验研究的方式证实,如果教师能够将概念图应用于物理教学设计之中,并将概念图法作为一种常规的概念知识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概念图绘制的尝试,在学生熟练掌握该方法以后,能够自觉将概念图应用于自己的学习活动之中,并时常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立足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概念图有着良好的教学功能[2]。而从概念图的基本特征看,该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提供了一种相对新颖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再现概念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不仅如此,实践过程表明,科学运用概念图,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意识与构建知识层次网络兴趣的培养,而概念图的动手操作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能力,应用门槛相对较低,学生在运用概念图进行概念学习时,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基于上述分析,向学生介绍概念图的应用模式与意义,指导学生进行概念图的绘制与修改,具有促进物理教学转型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如何构建概念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显化思维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已经学过的知识,纠正以往的错误认知,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2.2 概念图的引入
在物理教学环节,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情况,学生对抽象概念与物理规律的认知情况,以及物理学习所使用的方法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其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有研究指出,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时常会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到类似于构建知识层次网络的学习方法;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倾向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物理公式与概念,然后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掌握”物理概念,学会物理公式的使用。基于这一层面,教师需要在高一阶段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知识体系,清晰地意识到总结物理概念学习、归纳概念间关系的重要性。在最初接触概念图时,教师需要做好学习方法指导,尤其是对物理成绩稍差的学生,应当让其充分意识到构建知识层次网络带来的便利,从而逐渐形成构造概念图的意识[3]。
以《运动的描述》为例,在学习完匀速、匀变速、自由落体等基本概念以及s—t图、v-t图的绘制方法后,教师可将类质点运动方式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绘制直线运动的概念图,将匀速、匀变速、变加速等概念纳入其中,然后罗列该运动方式的典例以及s—t图、v-t图等基本信息,逐步完善该章节的概念图。而在学习完曲线运动后,可从进一步丰富质点运动的概念图,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两种运动方式下的运动轨迹等信息进行罗列。
2.3 学生运用概念图的模式
而要切实降低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记忆繁杂的物理知识,教师还需从高中生基本学情出发,围绕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构建概念图应用模式。在学生运用概念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搜集与该主题或者某一特定概念有关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是概念图绘制的第一步,即概念图应用模式的第一阶段为搜集记录概念。在全面搜集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正确分析概念的区别、联系,以线条的形式连接存有一定关联的概念,并简单组织层次结构。从客观层面讲,连接组织概念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既往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差错,例如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把握不够全面,存在概念混淆等情况。针对此类现象,教师需要做好指导作用,先由学生查阅课本资料,对概念图进行修改;而后教师对学生的概念图绘制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再次进行修改。以力学相关概念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完功、冲量以后,由于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很容易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出现记忆混淆。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有关力的概念图,从“时间的积”、“空间的积”两个方向入手,分别绘制功、冲量的概念图,并描述其过程、效果、状态等。借助概念图的绘制,学生能够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概念,并提取与功、冲量有关的物理现象、规律、公式等,进行重新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概念图时,应当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而不是对概念图本身进行评价。经过长期的循环,学生的知识建构水平将有所提升,而其对概念图的应用也将取得重要成果。
3 结语
概念图是目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概念图的应用模式正被不断精炼,而学生以及教师对概念图的应用水平也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针对物理知识教学,高中教师需明确概念图的教学功能,在高一阶段加强概念图应用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概念图这一学习工具。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应做好概念图的评价修改工作,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逐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发挥概念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长征. 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思路[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1):73.
[2] 戴钟芳.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图辅助教学浅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 (001): 56.
[3] 王志锋, 庄旭东. 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普童话, 2019, (0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