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15000
摘要:本文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为研究对象,具体对该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语言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而由于小说审美风格与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审美风格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因此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深入对这一作品的审美风格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审美风格与语言艺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老人与海》;审美风格;语言艺术;关系;特点
0前言
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个性文本中反映,主要是通过文辞的形式表现出来。换而言之,风格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语言作为文学载体及传播媒介,作品的审美价值及意义均是在阅读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说脱离的语言,也就失去了文学的根本。同样,作品的审美风格也不例外,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其审美风格的体现关键在于其语言运用的高超技艺,他特有的文风表达出了独特的美感,塑造出了孤独寂寞但坚毅刚强的“硬汉”桑地亚哥,同时通过清晰、优美的文本语言呈现出了一幅直观与含蓄融为一体的美丽画面。
一、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一)海明威
海明威是美国“迷失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具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初中是便为文学报社撰稿,高中时成为了学校校报的一名编辑。高中毕业后便到美国当时举重轻重的《堪城星报》中当一名记者,之后便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在海明威当记者期间,受到了良好的训练。海明威还是一个责任心较强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其不顾父亲的反对辞掉了记者这一职务,将全部热情放在保家卫国上。也正因为这一段经历,给其创作带来了许多灵感,也使他更加坚定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中。
相比同时期的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在语言风格上有着鲜明的特征,后人还将海明威的创作原则称为“冰山原则”,这是因为海明威的作品表面看似是对冰山进行描述,但是海明威通过细腻而真实的冰山描写,能让人联想到冰山在水面下的形态,只需要细细品味语言便可知道,海明威真正想要写的是水下部分的那一角冰川。
(二)《老人与海》
提到海明威这个名字,首先就会联想到他的《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相比同期的作品,《老人与海》这一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文学语言的设计及表达构思。这一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不畏艰险的老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从语言文字的表达来看,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胆有魄的普通人,主人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大自然抗争。由于故事背景是结合现实,且是根据真人真事进行创作,所以为了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程度,采用了简洁的语言,作品中并没刻意进行渲染,基本是通过白描的手法来表现,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二、《老人与海》审美风格与语言艺术特征
(一)简约式风格与特征
简约式的审美风格是海明威《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最明显的特征,这与其简洁真实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老人与海》所描述的故事非常简单,讲是的主人公桑地亚哥在出海第85天时才打到一条马林鱼,但是在返航的路上遇到了鲨鱼的袭击,搏斗过程中马林鱼被吃掉。在语言运用上,海明威并没有刻意进行渲染,也没有进行内容的概括,而是坚持简洁真实的原则,采用的白描的手法来呈现人物形象,并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具体的表达过程中,海明威运用了许多短句,且通常用来描写动作,如在小说中,捕鱼过程及与鲨鱼搏斗是瞬息变化的,只有利用短句才能够紧跟主题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惊心动魄的动作,也才能够吸引读者的吸引力。
其次,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也与其个人经历有关,他认为简单的语言才能还原事件的真实性,才能够让故事情节与生活实际更加贴合。
而《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便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来,小说中桑地亚哥的原型便是一位老渔民,这位老渔民对海明威有救命之恩,所以海明威便通过《老人与海》这一作品来表达他对这位渔民的崇敬和感恩。在作品中,海明威设计了许多主人公的个人独白,这些独白语言简洁真实,与这位老渔民的性格特点相符。同时,为了能够突出这位渔民的形象,在《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中,海明威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并配合使用and这一词汇,对老人的动作进行简单、直接和明确的刻画,并营造出紧张、急促的氛围,不仅将老人征服马林鱼时紧张激烈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且充分突显了老人顽强奋斗的精神和高超的捕鱼技巧,为老人的“硬汉”形象增添具体化的特征。
最后,在《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中,还采用了口语化的对话形式来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这也是海明威作品创作风格“冰山风格”的重要体现。如作品中主人公桑地亚哥是生活在古巴的渔夫,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因此在作品中一共用了23个西班牙词汇,一方面能够符合人物形象的特点,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另一方面也能够给这部作品增添浓郁的异国风情。而在作品中的对话,通常也是以简短、干脆的方式表达,并没有使用多余的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如老人在出海前与男孩的对话,老人因为与男孩之间的感情比较亲密,加之自身职业的特点,并不会说出文绉绉且书面化的语言,所以在与男孩对话过程中老人的回答非常简单,且有意删除了一些说明性的语言,如老人说的“一条”指的是“一条沙丁鱼”等,男孩的回复也非常简洁明了。通过老人与男孩之间简单又平淡的对话,既显示出作者创作过程中含蓄的特点,又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置身于作者设置的语境中在思考和判断。
(二)实词的运用
由于海明威曾经是一名记者,长期的新闻工作使他的小说艺术风格呈现出“新闻体”的风格。新闻写作要求要对事件发展过程及影响进行客观的描述,不能够擅自进行评论,因此在《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中,海明威摒弃了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的运用,运用许多动词和名词组合的简约句式,于是便显现出整部小说干净利落、节奏鲜明的特质。同时,在动词的使用上,海明威更加倾向于及物动词的使用,及物动词是一个动作直接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并要搭配宾语使用,如老人在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时,便频繁使用了及物动词,如let go ,swing,leaned等,能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老人的动作,并增强捕鱼过程的对抗性。而名词的使用,也很大呈现出了这一部作品的审美风格,尤其是老人在海上捕鱼时,大量使用名词做主语+谓语动词+宾语(通常为名词)这一类型简单结构的句子,既能够使物象简单又集中,也能够带来集中且易于欣赏的场景和画面。除此之外,在老人形象的塑造上,也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如描写老人外表时使用了man,neck,blotches等大量名称,避免多余的修饰性词语,能够加快读者对人物形象的人数,也能够让小说的语言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另外,在《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中,人才代词上海明威使用最多的是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更加客观,且叙述动机更加贴近审美意识,尤其是使用简单、直白的人称代词,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及其内心世界,也能够让文本看起来更加简洁。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是作者情感、情绪等心理因素的重要体现,且能够让描写的人和物更加具有特色。在海明威《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中,也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反复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刻画主人公的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同时还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运用来看,虽然在作品中运用的比喻手法不多,但是却很好地体现了海明威作品的“冰山风格”,主要因为海明威使用了人们熟知的事物作为喻体,且将情感体现在喻体的选择上,这样仅能够保证简洁易懂,又赋予其情感和态度。从象征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来看,海明威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小说的主题,并赋予文本中老人、小男孩、大海等丰富的审美内涵,也寄托了他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哲学,让读者有了审美认同的同时,促使作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和深度。另外,在《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中,主人公也只有老人一个,但是海明威却通过老人这一形象展现了老人所在的整个世界,这是形象和意蕴结合的体现,也再一次突显了小说的“冰山风格”。而从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来看,在《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中,主要体现在语言重复和描写形象重复上,通过这样的重复,能够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并深化情感。如小说中重复用了“old”这一单词来说明桑地亚哥是一个年老体衰、没有青春活力的老人,也因此反衬出老人强大精神力量和身处逆境时的不屈服的硬汉精神,很好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思想。
结语
海明威《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语言艺术特征,实际上与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同时这一作品的审美风格也与语言艺术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海明威通过简洁、真实的语言风格来进行创作,也因此体现了这一作品独特的简约式审美风格。
参考文献:
[1]梁晓晶.研究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老人与海》中感官知觉域的语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186-187.
[2]谷彦君.《老人与海》的语言运用研究[J].英语广场,2019(07):52-53.
[3]康曦.语言学视角下对《老人与海》的赏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