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陈昌德
[导读] 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
        陈昌德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  518101
        摘 要    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大多也比较重视阅读教学,因此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基础知识薄弱、生活见识较少等,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有效完成阅读并促进自己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呢?本文对于这方面的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前 言
        完成整本书阅读对于一些成年人都有一定的困难,更何况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克服生字、生词、阅读理解能力低等带来的阅读障碍,还要拥有坚持阅读的意志力,这对于注意时间相对较短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件有很大困难的事情。但是,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和提升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让他们有效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能在阅读中增加见识和智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在阅读上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一、整本书阅读之于小学生的意义
    在整本书阅读中,小学生能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经过长期积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内容推测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中蕴含着大智慧,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还能受到精神上的启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一)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语言能力代表着一个人表达能力,小学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还会从口语表达逐渐向书面表达过渡。整本书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自动识记自己感兴趣或者喜欢的句子和表达方式,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以后的表达中不自觉地进行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语言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整本书具有连贯的故事情节表达,能够启发学生对于故事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对于故事中人物命运的推测,对于故事结局带来的思索,这些都为学生思维锻炼提供了机会。
    (三)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比较少,对于生活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在阅读中,他们能够经历故事主人公的经历,能够见识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从中学习人生的智慧,启发自己的生活感悟,并将自己的经历与其中的道理进行结合,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通过上面论述可知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有诸多好处,那么教师要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多探索有益方法,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完成阅读任务。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原则
        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整本书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阅读能力和技巧得到提升,而不能囫囵吞枣,只为阅读而阅读。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前给予学生一定阅读方法指导,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不管何种形式的阅读,学生都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规律,不能对阅读做硬性的统一规定。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阅读时间和环境,让学生能够身心投入地进入书籍情境完成阅读,这样才能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3.注重对于个别学生的指导
        教师在整体上进行阅读指导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对于基础知识差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先要注重基础知识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完成阅读任务。对于不能有很好阅读体验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写多记,逐渐累积,并提示他们向其他学生取经,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辅助自己更好地完成阅读。阅读前要注重阅读法方法的指导,针对不同文体给出总的阅读方法。另外,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需要教师给出相应的指导。
        1.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辅助完成阅读任务
        在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出一个大概完成阅读的时间,并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将整本书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一个小目标时有成就感,避免整本书带来的较大阅读任务量而造成学生疲乏。学生也要配合教师,将任务细分,每天完成多少页的阅读,并且要进行记录,书写阅读感悟,这样才能在整本书阅读完成的时候有所收获。
        2.根据文体给出总体阅读方法指导
        对于书籍的选择不应仅局限于文学类,可供小学生选择的还有历史人物传记、科学、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对于不同类型的文体,教师要给出针对性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历史人物传记时,要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通过哪些故事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等;又如,阅读寓言故事,要能明白寓言里表达了怎样的道理,我们还能通过这个故事联想到现实中的哪些事情,它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在阅读中能有一个大的阅读方向,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另外,对于需要精读和略读的地方,教师也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体悟,例如,文字浅显的地方可以粗略、快速地读过,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则要反复推敲,结合前后文或者工具书帮助自己理解。对于学生不能发现的文字精美之处,教师要给予启发,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根据具体情况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指导
        首先,在阅读前要针对阅读的书籍进行导读,给出学生书籍的写作背景、阅读大纲,让学生在对书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减少阅读中的盲目性。另外,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指点学生不要只了解大意,还要细嚼慢咽,真正了解书籍所表达的作者思想等,进行有益的阅读经验积累。
        其次,在阅读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要给予适当的讲解,还可以总结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让学生阶段性地总结阅读感悟,对以后的阅读内容进行探究,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在阅读完成的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探讨,让学生自己总结、发言,说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和收获,在大家共同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所读的作品,发现新的阅读视角,通过不同体悟的讨论与交流,丰富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于作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走出自己的思维局限,增加见识。
三、结语
    综上,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整本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在阅读前根据文体给出总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实时跟踪,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及遇到的困难,进行更深地指导。阅读完成后,教师还要及时组织探讨交流会,让学生能够及时总结、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印象,使自己的阅读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沈兴连,陈多秀.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浅谈[J].课外语文,2018(3).
[2]岑玉池.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策略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 ,2017(17).(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
[3]宋志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19(2):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