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
51028219810323****
四川省甘孜新龙县教育系统 甘孜州新龙县 626800
【摘要】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形势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能逐步地享受到和内地学生同样先进的教学手段。这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这就对广大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要正确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提高 学生 语文 素养
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当作唯一的追求是比较欠缺的。于是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意把语文素养凸现了出来。提出语文教学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何谓语文素养呢?浙江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汪潮在《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中指出“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涵养,是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修养之一。”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
一、端正学习语文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在新时代,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熟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语文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养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别人交流、商海谈判、演讲、写请假条、留言条等等。如果语文学不好,你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数学家苏步表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些数学研究生到后来出不了成果就和语文基础有关。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日军侵占东三省,让当地人民学习日语,就是要从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从而达到彻底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刻》里写韩麦尔先生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就是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可见语言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痼疾在于:以注重知识的传授为主,知识点多,教材容量大,对学生知识掌握要求高,教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使本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上的障碍,许多学生对语文学科逐渐产生厌烦情绪,随着这种负面情绪与日俱增,将逐渐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无从谈起。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的学习方式有了改观。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让老师和学生都“动”起来,是实现这一学习方式转变的标志。人教版新课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有着鲜明的特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变静态的知识体系为动态的学习体系,是一线语文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
三、改善办学条件
要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改善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事在必行,即使任教的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就谈不上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靠一只粉笔和一张黑板进行教学是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如今电子白板的诞生,让民族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能有效的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办学条件的好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变苦学为乐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事物感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感到学习语文很轻松、不难。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远教资源等辅助教学,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授课。
让呆板的语文课堂变得图文声并茂、生动形象,扣击学生的心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在语文课堂上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不是在受苦受罪,真正做到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那我们的教学目的就算真正达到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提高教师讲解的艺术
有一种误解似乎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主体,就不需要教师的讲。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观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克特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你的学生因你的讲解而喜欢上科学,你应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教师的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教师的讲解如何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讲解也是无可厚非的。新课改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就感,教师起到导的作用。这样的课看似轻松,实际却不是这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课,对教材及学生的各方面彻底吃透,才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教材,才能对学生导得到位,才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七、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文章是读懂的而不是讲懂的。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读来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领悟表达方法。每篇课文的第一题一般都有具体的读的朗读要求,有的是感情朗读,有的是熟读成诵,有的是分角色读,有的是快速阅读,有的是默读。教师要在上课时根据文章的体裁,课型以及要求认真进行读的训练。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上琅琅书声”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这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理念。然而,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让书声成为精神律动的音符,使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策略,是现阶段最值得研究的。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低年级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八、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
口语交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就更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多说、多练,选择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来说。如说童年生活中的傻事、提出保护环境的办法,把自己读书的体会与大家交流,说说怎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议论自己怎样去帮家里做家务,怎样购物,怎样去赞美家乡的美景,怎样欣赏他人,说说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等。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忽略“交际”这个核心。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领悟交际的方法。口语交际课内容的选取要多层次、面向时代、贴近生活。要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注意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育思想。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见解,要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任重而道远。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是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总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个教师必须要作好的工作。广大民族地区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强化语文功底,提高生活情趣,优化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相信大家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宋朝诗人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2】浙江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汪潮的《新课程改革的思路》
【3】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周积昀的语文课程标《实践解读》
【4】数学家苏步表教授的《语文与数学》
【5】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刻》
【6】《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