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
四川省南充市西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637000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育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是语文课程的基础,语文知识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笔者调研及教学经历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做出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向;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知识非常的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更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文字逻辑组织能力进行重点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向
语文阅读作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文化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利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1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把握不足,在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的内容讲解为核心,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对整个文章内涵的思考则缺少引导,基本上是模式化的逐字逐句讲解完成阅读教学工作。机械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欲望,学生在学习中仅完成了文字的学习,并没有理解文章中内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积极利用自身的感悟与文章中表达的内容进行互动,利用丰富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阅读学习质量。
1.2 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能力
语言是重要的沟通交流的手段,其使用的基础就在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把重点放在背诵和默写,却不明白自己背诵的句子是什么意思,造成一种纯粹的死记硬背式学习,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唯考试成绩论学习成败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弊端之一,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将阅读与理解相结合。优美的文章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心态,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在整体上感受到汉语的艺术之美。
1.3提高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
在课堂中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巩固,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因课堂时长的限制,教师往往会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阅读,或者是潦草的一带而过,没有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同时缺少专门的阅读教学设计,这种方式下学生阅读能力极容易陷入错误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发展。
2.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直观形象的了解知识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2.1增加趣味教学互动
语文知识是非常多元化的,思考角度的差异可以让每一个的读者领悟不同的文章内涵。
语文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内涵,相互交换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师生双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结合互动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和趣味性,通过在课堂上的相互沟通,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知识海洋的探求,扩展更多知识的获得渠道。例如在某市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上,教师在教授《黄山奇石》一文时,设计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先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黄山的石头之奇特,在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争相对奇特的石头进行介绍,老师相机补充并让学生画出喜欢的奇石,师生互动既气氛活跃,又让学生了解到黄山石头之奇特,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2.2 结合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阅读应激发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式学习。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小学语文教育均以课本为主,教条式教育不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各位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动画,把呆板的文章和枯燥的汉字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有活力的事物,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加深对汉字内在含义的理解。例如在某校语文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丝绸之路》设计的一段教学素材,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把丝绸之路的优美景色和艰难险阻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通过影片的观看对阅读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阅读,极大的加强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沉浸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保证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提高教学质量。
2.3改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的效率。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历史、文化、人物、环境等多重要素。学生只依靠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很难直观的感受到文章的要义,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适合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适合的氛围情境内享受语文阅读的过程。例如语文教材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讲述的是作者家乡的优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思念家乡的情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作者对文章的构思自远而近,层次分明,用词精致,描写的栩栩如生。教师可以选取一处类似的自然风景,郊区的村落、户外场地都可以作为授课地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近距离的观察现实中的山水、人物,与教材相对比,引导学生们了解文章的结构,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学生们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更能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心境。
结束语:语文阅读通过课程延伸能够帮助学生们享受学习、乐于学习,这是传统的书本教学所不具备的,毫无疑问,增强阅读能力让学生们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完成教学步骤只是其中相对简单的过程,而我们的现代化教育应该更注重结果,而不仅仅是过程,如何提升教学实效性,才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薛萍.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作业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9):67-69.
[2]董晓荣.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0,(32):111-112.?
[3]蔡晓红.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读与写,2020,17(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