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煌
福建省惠安东周中学 362142,
摘要: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西方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不少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也成为目前社会发展迫切任务,同时应从青少年入手,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初中语文,其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教师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点引导和渗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承担弘扬和传统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就初中语文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对有效渗透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
引言:
随着各种外来文化及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现在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薄,不少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其价值认识不足,对于外国文化和节目更加推崇,甚至存在着崇洋媚外的思想意识。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从转变青少年思想观念入手,使其能够对传统文化人文价值和内在底蕴提高认识,并在正确世界观、文化价值观树立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对道德文化修养加强培养,同时在传统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爱国意识有效激发,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培养。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 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及社会部分领域中是非道德观念淡薄,极端享受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社会问题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加强重视,作为未来发展的希望,以及担负传统文化传承任务的重要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由于大量道德思想理念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对学生不良道德思想意识的形成起到有效遏制作用,学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的熏陶,使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另外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个人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加强树立,使学生传统文化个头和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 学生内在文化修养增强
由于学校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往往更为重视,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缺乏重视,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普遍存在,面对目前学生内在文化素质修养与文化教育程度不相匹配的问题,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内在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有效提高。 由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包含了大量先贤的伟大思想智慧结晶, 以及中华各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通过传统文化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个人品质和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个人魅力的提升。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能够使文化知识实现传承和弘扬,通过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不断吸收和消化,有利于将优秀文化及其中所包含的优秀品质不断发扬和传承。
(三) 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这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因此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效补充和延伸,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培养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不断对自身进行激励和磨砺。同时通过学生对我国各朝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所提出思想进行学习,了解其所表达的先天下后个人的家国情怀,以及保国家舍小家等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自强自立,立志报国等信念的不断坚定。其次通过对伟人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的了解和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并使自身民族文化认同感、自信心及自豪感不断增强[2]。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 教学情境创设,对传统文化氛围加强营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使传统文化能够实现有效渗透,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对融入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有利于学生对传统知识进行学习和吸收,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同时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激发,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展开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从而使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二)对传统文化精髓加深领悟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古文故事,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古文朗读时朗朗上口,充满气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充分感情地进行古诗文的大声诵读,并在诵读过程中充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提高认识,对文化精髓予以领悟,从而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得以激发,促进其更加主动自觉地参加传统文化学习[3]。
(三)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加强传统文化知识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对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并在课堂时充分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情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
(四) 教学实践开展,促进传统文化价值体验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要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还需要在课外时间中加以延伸和拓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形展,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更深刻的感受,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华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并自觉自愿承担起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义务和责任[4]。
结束语: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初中也是学生正确文化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等树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传统优秀文化价值加深体会和感受,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积极自觉进行践行,使学生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增强,为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有效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海龙. 经典传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C]//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 2019.
[2]李代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0):45-46.
[3]王文艳.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4):54.
[4]郑涵兮.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J]. 明日, 2019(11):0099-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