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兴建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语文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有效学习的首要前提,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基本支撑。中职学校应当充分认识语文学科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关联,要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转变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语文教学;对策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教师适应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需要,推动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统一发展,进行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
一、落实分层教学法,优化完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法强调“因材施教”,即按照班级内各层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科学的指导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落实该方法时,语文教师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融合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能力、素养、职业精神的不同要求,做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
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处于最高层,学习难度应较大,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考察也应该更为全面;B层则是进阶层,学习难度中等,适当驱动学生职业素养不断完善;C层属于基础层,学习难度较小,要关注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完善。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才更清晰,教学才能贴合学生实际。
二、落实情境教学法,强化语文应用体验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打造一个如梦似幻、真实生动的情境,将学生不仅带入到语文课堂上,更带入到职业岗位之中。能够在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人公色彩的基础上,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语文,基于职业参与应用语文。
如在学习《敬业与乐业》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真实的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受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进而基于情景感受,深化体验,发表看法,实现职业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双向融合。
三、落实小组和做法,强化学生合作沟通
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们获得语文课堂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们合作讨论、分析交流、相互配合、互相倾听,真正的反映了当下岗位合作工作的现象,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为推进合作教学法的深度应用,教师要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要求精心设定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担任不同角色,诠释岗位工作时间中的不同角色,实现沟通、交流、实践、深度学习。
如在学习《乡愁》时,教师就可以基于文本,提出可合作思考任务: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诗歌中却成了具体可感的,作者是如何在写作时实现情感转化的?
(2)在讨论学习中,找出《乡愁》相同位置的字、词、句,深度品析。
以任务为合作指向,让学生们合作探讨、深度交流、深度学习,职业素养发展。
结束语: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能够创新语文教学课堂,同时能够基于语文课堂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这一目的。这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符合语文教学创新发展需要,同时符合中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具有良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晓慧.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0(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