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中微课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蒋海龙
[导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创新
        蒋海龙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创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适应时代的教学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微课,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教室型授课方式,通过数据化的方式还原课堂,拓宽了教育的渠道,将话语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推广度较高的信息教学平台和信息教学手段。本文对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技术;运用
        微课是指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将学生认知规律的碎片化学习内容和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出半结构化和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一般主要包括课堂的教学视频及相关的素材课件等辅助性资源等。高中诗词存在意象模糊、情感丰富、语言排列极为灵活、解读难度高等特点,利用微课教学将课堂知识以影像资料等形式清楚、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全文。笔者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从一线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及知识积累,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运用微课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地导入新课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大有益处,而通过微课就可以轻松实现导入目标。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提前将这首词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观看后就能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初步感知这首词,为之后理解词的重难点打下基础。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上时间,而且可以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再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前,教师可以将原文的选段和视频的选段结合起来导入教学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具体内容的理解,方便他们接下来对本节课重难点的讨论,有效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2. 运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预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真正地投入课堂,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微课,就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安妮日记》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安妮少女日记》中的相关内容制作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在学生认真观看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和平是最可贵的”引发全体学生的深入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再如,在《江南的冬景》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相关资料,在微课设计中加入江南元素,形式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江南冬天的景象,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把微课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代入式的教学情境,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
        3. 运用微课聚焦课堂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聚焦。注重教学的条理性,聚焦课堂重点,能够让学生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效。微课能够使重难点很清晰地凸显出来,也便于教师对整节课进行系统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感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将学科知识运用自如,进而有效地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我心归去》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作者写思乡过程的整体行文脉络,将教学重点落在思乡、思人的情感之上,并对本文出色的环境描写、心理状态描写进行赏析,整体构思要全面体现其情感特征与哲理、美学情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个重难点,搜集素材,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4. 运用微课有效扩展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延伸,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将课堂引向纵深。例如,在教学话剧《雷雨》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影《雷雨》的内容提前制作微课,让学生了解话剧的基本常识和主要内容,进而让学生认真地思考《雷雨》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虽然这些内容并不是教材规定的内容,但是其作为课堂上学习内容的延伸与补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微课对学习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获取量。再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从课文散文的体裁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拓展查阅作者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对比散文与小说的区别,查阅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总结行文特色,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5.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块,只有学生对古诗文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整个模块的教学效率[2]。古诗词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灵活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嵌入课堂,古筝配音与专业的朗诵,让学生聆听鉴赏,再利用视频大致还原诗句所渲染的场景,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领略苏轼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豪放派诗人写作上的艺术特色,对诗词意境和作者的万千感慨形成一定的理解与认知,逐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建立健全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体系
        要想推广微课教学,就必须构建相关的体系和制度,将微课教学落地生根,更好服务于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微课教学的育人理念。
        1. 轻快的课程导入
        教师应立足于微课“微”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针对重点进行突出式的引入,选用的导入内容应短小精悍、轻快自然。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的微课设计中,教师可收集朗诵音频,于微课开始阶段播放,使学生能从听觉上感受到该文的意境和情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程教学本末倒置。
        2. 明晰的教学线索
        将微课和教学设计相结合,能使授课效率和质量更高。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确定授课内容、教学目标,再将需要教学的内容整合起来,对识字、音韵、诗词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现手法进行分析,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加深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理解。
        3. 简洁的回顾收尾
        简洁的回顾收尾并不意味着敷衍了事地结束课堂,而是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再将重点内容单独归纳出来,让学生复习微课内容。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微课设计中,教师可先对全文进行总结,对作者的梦想进行梳理,再以开放性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自己梦想的思考。这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耳濡目染地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针对所教授的内容和课外拓展知识设置几个课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授课模式,是教育事业与时代同步的重要表现,能够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培育学生的工具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充分发挥微课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凤艳.“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20).
        [2] 项欣光.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7(11).
        [3] 陈怡.先结网后捕鱼———高中语文拓展型微课系列化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