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姚柳燕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目前的小学语文以素质教育为理念
        姚柳燕
        灵山县烟墩镇那合小学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  53542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目前的小学语文以素质教育为理念,重视知识教学下对学生情感认知、学习能力、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落实。素质教育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从扁平化的讲解转为深度的探索性引导,但是受学生能力和思想认识的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课堂教学的探究创新,从学生的主观思想认识出发做教学流程的优化,以此发挥出语文课程知识的人文性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创新

前言: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以知识讲解为主,其目标是让学生有知识的理解,缺乏对素质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只有理论性的基础知识理解。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改变,素质教育成为核心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上需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结合语言学习、人文理解下的素质成长来做探究创新,以此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小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并有综合性的素质成长。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变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思想、心理上的成长,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就需要转变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性的探索,在知识学习理解的过程中有自我认识。这种教学和学习上的转变,需要做结构和流程上的调整,把握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想认识,让教学的开展能够满足自主学习需要,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做深度学习理解,从而在知识的获取中得到素质提升[1]。教学上的转变应该是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所以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上要注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进行策略上的探究创新,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促进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创新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情感阅读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展需要主观上的理解认识,也就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中依赖教师的讲解,自身也缺乏深度阅读理解的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就需要创设情境引导情感阅读,使知识理解有情感体会,既做兴趣激发,也做人文素养的培养[2]。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以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日本侵略者、八路军战士都有情感上的认识,一方面用生动的画面引导了自主阅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阅读理解可以带着情感,体会战士的英勇和无畏,从而在阅读理解中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的树立。
(二)重视互动培养语文思维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语文思维是基础。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小学生的个人理解认识,凸显生本理念,重视互动的开展,创新教学氛围,以让语文思维得到发展,也使课堂教学得到高效开展[3]。比如在《海上日出》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这时应采取互动,设置课文中对海上日出进行了哪些描写,具体的描写内容是什么,阅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以此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分析,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在互动的进程中,学生的阅读理得到了表达,而语文思维会有交互和探究的过程,能够让语文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挖掘文化促进文学提升
        文学文化是语文课程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并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文化内容,以此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比如在《示儿》的课堂教学中,应将古诗中的爱国情怀做提炼,并结合七言绝句的诗词形式让学生做递进式的体会,这能让课堂中的学习理解更为深刻,思想品质和文学素养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四)开展实践实现审美建构
        审美建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有审美内化,以此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在课堂中教学要考虑到小学生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开展生活实践,以使学生在知识中的认识有生活的思考,可以实现审美建构,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比如在《开国大典》的课堂教学中,在课文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谈一谈现在的生活,以生活中的实际变化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发展,以实践性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有爱国思想的形成。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落实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刻理解语文知识内容,所以在探究创新的策略上需要创新情境引导深度阅读理解,设置互动培养学习能力,挖掘课程文化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结合生活开展实践让理论知识认识有审美建构。但是,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把握个人思想认识的表达和内化,保证思想认识的升华,使知识成为载体,让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有综合素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孔伟芳.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0(12):17-18.
[2]孙昌存.运用激励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41-42.
[3]戴琳.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探析[J].语文天地,2020(33):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