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实验幼儿园 3640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初始阶段,对幼儿知识探索与个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力度。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需要将社会中的资源全面利用,引领幼儿感受祖国中的各种文化,体验家乡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以及祖国的积极情感。本文围绕着《赛龙舟》这一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对在区域活动材料中渗透本土文化的实践策略进行探索,预期将本土文化的优势充分发挥,促进幼儿的综合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本土文化
引言:龙岩蕴含着诸多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应主动尝试将家乡中的节日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充分的感受本土文化,推动幼儿的个性化成长,也达成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材料的投放上,需要思考幼儿的认知、喜好等多方面元素,结合活动内容适当的加入本土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深刻的体会本土文化,在体验中实现个人素养的强化。
一、本土材料应与教学内容一致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以赛龙舟为主题开展相应活动,使幼儿能够了解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学会依据鼓声的快慢来划动船桨。在区域活动中,需要选择性的放置材料,依据活动的不同环节投入不一样的材料。如,在装饰龙舟这一活动环节中,投放颜料、排笔、利用纸箱制作的龙舟、黄色亮光纸、胶水以及剪刀。在装饰龙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指导幼儿装饰,也可以放手让幼儿设计,将幼儿的创造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操作以及与同伴相互合作的能力也得以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龙舟对于幼儿的吸引力较强,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商讨怎样装饰龙舟,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一起探究出大家都同意的方案。此类活动幼儿平时在生活中即使很感兴趣,但参与的并不多。因为家长的宠爱与担忧,当前的幼儿很少亲自动手,使用剪刀家长认为很危险。可通过区域活动幼儿的表现,可以发现其动手能力是可培养的。每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1]。针对幼儿能力不同的真实情况,在剪龙鳞的环节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能力较强的幼儿依照已经画好的虚线剪龙鳞,而能力相对不足的幼儿只需要用胶水粘贴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够得到操作能力的发展。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需要充分展现本文文化,可更加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二、本土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兴趣
本土材料在投放上直接与幼儿活动的质量有关联,应依据幼儿的喜好与真实需求,适当的增添或者是更换材料。在划龙舟环节中,在原本的材料投放上,加入了凳子、船桨。幼儿因自身生活经验等元素的制约,对于龙舟的相应知识了解的不多,若是直接要求幼儿划龙舟,无法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划龙舟比赛》,正确学习应该怎样拿船桨,又应该怎样划船等。视频会将知识生动的呈现给幼儿,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运用船桨等材料模仿与学习,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幼儿对于划龙舟通过平时生活以及观看的视频会形成一定的直观体会,但并未真正的操作。对于幼儿来讲,划龙舟这一活动的吸引力强,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在此基础上,引领幼儿探索划龙舟的动作,会促使幼儿积极思考,真正实现相应知识与文化的内化。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2]。幼儿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可组织幼儿充分的交流,有效推动幼儿发展。教师要认清兴趣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利用其兴趣以及需要适当进行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得以成长。
三、本土材料需要满足探索规律
本土材料本身具有的探究性能够促使幼儿主动的操作与思考,引领幼儿与活动的环境实现良好互动,幼儿会针对自己的需求亲自动手与思考分析。探究指的是幼儿在积极思考下亲自的操作,是动脑与动手融合的活动。在龙舟赛活动环节中,教师投放材料鼓。在龙舟区,幼儿会在鼓这一材料的加入后自主探究其使用方法,在探索中学会敲鼓与划桨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一位幼儿在拿着小棍胡乱敲打,划龙舟的一位幼儿立即制止,并说出来自己的实际感受,你这样敲,大家没办法划,你慢一点敲……。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能够感知到其在探究方面的巨大潜能。教师需要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探究空间,利用投放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深入思考,并亲自的体会与感受,引领幼儿自主探索,达成操作与思维的同步,在探究中实现相应规律的掌握。
结束语: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利用相应的材料体现以及发挥教育功能。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中心。只有将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材料合理投放,才能够使幼儿与本土文化更积极的互动,有效落实对幼儿的本土文化教育。教师应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以多样材料吸引幼儿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产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主动继承传统文化,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也推动幼儿全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缪丽芬.巧用材料构建班级活动区域[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97.
[2]王爱玲.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