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翁华琴
[导读] 近年来,幼教界逐渐认识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也开始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
        翁华琴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近年来,幼教界逐渐认识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也开始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以往人们总把口头语言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重点,而忽视了早期阅读的问题。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额能力,对幼儿成长有很大益处。本文对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
        近年来,幼教界逐渐认识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也开始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以往人们总把口头语言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重点,而忽视了早期阅读的问题。甚至脱离了早期阅读应有的目标。然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提高早期阅读能力,我对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把早期阅读作为一个活动区域进行投放,通常都以语言区里来投放材料。“那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以及该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这些都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有些人甚至这样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早期识字,不识字就无法让幼儿阅读,”那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选择图书时,都会选择一些画面色彩丰富的,形象生动的图书。”可以看出幼儿在选择阅读图书材料时,喜欢色彩艳丽的、画面丰富的图书,因为这些具体到可以感知到得形象它们都是来源于生活。幼儿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画面去感受体验作为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当幼儿面对在没有文字的支持下阅读,他们同样可以去阅读。为此,早期阅读活动重要的在于集体学习的环境,帮助幼儿接触书面语言,发展他们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培养幼儿书面语言的兴趣与能力。同时应该要明确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与主要任务:(1)促进幼儿前阅读经验的获得与发展。这个目标主要是想引导帮助幼儿“阅读准备”和怎样学会看图书,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为重点,以及懂得怎样正确的翻阅图书;怎样正确的看画图同时要理解画图中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要感受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够将自己想说的故事以绘本或剧本的形式表达出来。(2)促进幼儿前识字经验的获得与发展。这一目标是想帮助幼儿做好“识字准备”是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能够让幼儿对文字引起兴趣,理解文字的具体含义,并能大声的表达出来。(3)促进前书写经验的获得与发展。这个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做好“写字准备”。通俗的说就是认识文字,最好能区别英语及其他的文字符号,并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如坐姿、握笔姿势等。
        二、实践与做法
        1、在制作剧本过程中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剧本是表演的脚步,是开展表演活动的依据。幼儿的剧本几乎都是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的,也是幼儿自己善心悦目的阅读读本。在开展阅读活动中,结合表演内容组织开展剧本制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自然的将阅读内容图像描绘出来,这也是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的重要表现。
        (1)开展自制绘图活动。自制绘图的活动是要为孩子提供阅读经验的准备,那学会看图书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重点。我在开展这个活动主要是以幼儿自己准备的制作材料如:水彩笔,绘画纸等相关的材料以及定制的图书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独立自主设计出生动的表演的剧本。例如:用《小猪盖房子》的故事来制作剧本的过程中,小朋友黄湘、林晨婧她们俩首先熟悉故事的内容然后合理的构思绘图,按照剧本的结构,从时间、场景、角色及对话的情景进行绘制,先以口头复述一边,再开始运用用蜡笔绘制。这样能从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阅读和表演的内容,增强了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有效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班上的幼儿像黄湘、林晨婧这两个小朋友绘画能力很强,她们完全可以顺利的把《小猪盖房子》的故事给绘画下来,同时也提高她们的阅读能力。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以幼儿口头描述然后请老师帮忙一起绘图来完成,这样同样也可以达到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2)开展插页编码活动。开展插页编码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插页编码这个活动是一种比较简单又很容易制作的剧本的制作活动。在剧本的封面、封底及主要内容已经基本制作完成的时候,剩下只差部分页面内容、文字和页码标注还未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这项未完成的工作交付给幼儿去完成就是插页编码的活动。在《龟兔赛跑》的故事活动中小朋友潘雪儿、林清心她们俩边回忆图书内容讲述,边看自己绘图制作的故事图书一起交流、合作。根据表演内容的顺序将相关的插图、给自己绘图进行了插页编码的活动。她们刚开始时也会把故事内容的顺序给弄乱掉了,通过互相回忆故事内容再口述一遍之后,就能顺利的把绘图的页码顺利的给编排下来了。同时在回忆和口述故事情节的时候,也增强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3)开展装订剧本活动。

在开展装订剧本活动时我是根据表演内容的情节将零散的杂乱的单页画面整理汇集在一起,并要求幼儿按故事内容的顺序装订成书。在这个活动上需要幼儿事先阅读表演的内容,根据表演的顺序选择和整理页面,然后设计封面和封底,编写页码,装订成册。也要懂得怎样看图书以及怎样正确的翻阅图书。懂得正确的看画图同时要理解画图中的意思。根据情节的发展,按照剧本要求的格式,从杂乱多样的图画中选择清晰明了的页面,然后将剧本的名称、人物、情节、场景、等页面有秩序地汇编起来,构成完整的表演剧本。例如:“以《小猫生病了》,的故事内容装订成剧本,首先让炜峰小朋友自己认真地回顾已绘图制作的故事内容在制作剧本的过程中,炜峰通过观察、回忆、猜测和调整,积极的动手操作,不断将各种阅读要素相互转换和结合起来,从而强化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的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他看着自己动作自制出来的剧本,高兴极了,还想多制作几本呢!在自制剧本的过程中幼儿对早期阅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也更有兴趣了。
        2、借助欣赏故事表演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故事表演是运用声音、表情和身段来创造出作品人物逼真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发展游戏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我将早期阅读与幼儿的故事表演相结合,把静态的阅读化为动态阅读。引导幼儿探索故事表演与阅读活动的切合点同时变成融合的形式。通过故事表演的方式延伸到阅读的内容上,指导幼儿大胆的表演你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在幼儿早期阅读中,不管是阅读生活中常见的符合和标志,还是图书,都离不了对阅读画面信息的猜测和观察。作为教师要对阅读内容的特点适时地在阅读的初期、中期或后期增加表演的环节,以激发幼儿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 ,加深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幼儿阅读的观察和猜测能力。例如:《花脸虎的喷嚏》我运用了体态的动作形象表演小熊掉进河里、小猴从树枝上掉下来、小鸟摔伤翅膀等情节内容,结合引导幼儿并提问:“花脸虎的一个喷嚏把小熊、小猴、怎么样了啊?”花脸虎看见树上的鸟窝,一个喷嚏出去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加清楚地观察图书上的画面,更加积极、合理的猜测图书上的内容,也全面、深刻地理解阅读的主题。在结合体态动作的欣赏阅读进行中,教师要以引导者得身份来组织幼儿根据阅读内容和进程恰当的结合体态动作的表演,要吸引幼儿参与表演,同时要注意幼儿的反应,有顺序的观察和大胆的猜测,不断增强阅读的观察和猜测能力。
        3、通过媒体动画媒介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媒体动画是集音乐、美术、语言等艺术要素为一体的。它使阅读内容动态化,综合性的表现形式也是最直观的一种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阅读图书时常常会碰到各种标准符号例如:“、、、、、、、 !~~~”等等,这些标志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需要幼儿去观察和猜测,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的声响效果有助于幼儿理解标准符号的内涵。因此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和画面的符号特征,适时地借助声响音效,烘托阅读的意境和气氛。作为语言活动手段,媒体动画资源能发挥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导入活动环节营造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适时变化活动的内容方式、材料等,以吸引不同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对活动的兴趣。还可以以幼儿发展为基本点,积极创设充满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幼儿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受,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发挥创新意识。结合多媒体动画欣赏,可以使阅读内容在屏幕上以主体地位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促进幼儿观察和猜测阅读内容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更有益的阅读经验。例如:大班散文诗《秋天的雨》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其中“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枫树、、、、、、”这些诗句的意境和内容,幼儿不易理解,也难用一般静态画面具体感知,教师可将这些诗句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动漫展现出来,并配上轻柔的音乐。特别是第三段“把各种颜色给了谁”时,将银杏树、枫树、田野等的颜色留空,念到银杏树时点击它出现颜色。幼儿边看边想,通过彩色、动态、变化,辨认等多角具体感知,对内容的理解和散文的意境感受得更加到位,还丰富了词汇,更利于幼儿语言表达同时也提高了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阅读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的学前阶段,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再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过渡,让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培养。在实践中,早期阅读必须注意循序渐进,教师要有增强训练的意识,实事求是的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幼儿语言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6.
        [2]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3]段惠芬.现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理论与模式[J].上海教育研究,2019.10.
        【作者简介】翁华琴(1987.01-),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本科学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