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茹云
云霄县火田后埔小学,福建 漳州 36330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阅读能力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基于此,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近年来,大量语文教师针对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分析,同时结合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提升与优化。本文以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现状作为切入点,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学生学情提出了相应的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实现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我国语文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阅读能力;主要问题;应对策略
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课内外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与优化[1]。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大量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自身语文知识储备量的扩展,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缺乏关注,从而导致学生课内外阅读教学工作的水平相对较为薄弱,对于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提升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做好教育反思,同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便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教学理念传统,对于课内外阅读教学关注度偏低
总的来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较为传统,主要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应试能力培养与语文知识点讲授问题上,而对于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合理实现对于课内外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由于教师的关注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未有效实现对于学生课内外阅读技巧的合理教授,从而对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学生阅读资源较少,不利于学生阅读需求的合理满足
从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角度来看,充足的课内外阅读素材是学生实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3]。然而,就目前而言,在小学阶段,我国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资料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对于阅读能力的有效养成。与此同时,从阅读资源内容的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推荐的阅读资源普遍以教育类文章和书籍为主,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范围相对较为狭窄,限制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合理优化,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合理培养。
(三)学生阅读兴趣薄弱,多数学生未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就目前而言,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并未有效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导致其在课内外阅读过程中对于相关文章的阅读兴趣相对较为薄弱。基于此,在课余时间,学生往往难以自主进行文章的合理阅读与分析,从而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经验的积累与阅读能力的提升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作为阅读工作的主要学习者,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对其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养成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问题进行合理的关注并有效实现应对策略的制定。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水平的对策
(一)做好教学理念转变,加强对于课内外阅读教学的重视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为了进一步实现小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合理培养与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理念的有效转变,从而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对于教师的束缚,充分认清课内外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以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4]。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观潮》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效实现对于文章的合理阅读。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对相关文章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对其他描写景物的文章进行引入,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实现阅读技巧的合理理解与充分掌握。
(二)推动阅读资源开发,丰富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资源数量
研究人员表示,为了进一步实现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提升与优化,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有效开发,从而确保学生有书可读。在这一问题上,大量实践表明,通过将课内外阅读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于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文学样式的充分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有效实现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宽,从而将学生阅读材料从教育类文章和书籍向社科与人文类文学作品进行拓展,以便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与优化提供强劲的助力。
(三)实现阅读模式创新,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实现课内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优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好对于教学模式的合理探索,以便推动课内外阅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5]。在具体做法上,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分角色阅读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从而有效实现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对语文教材中《小英雄雨来》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角色教学的开展,学生的阅读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价值。实践表明,通过相关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思维的调动,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结语: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基于此,近年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经过分析,教育工作者表示,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合理培养,教师应积极做好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有效推动课内外阅读资源的合理开发,以便为学生阅读需求的满足奠定基础[6]。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有效做好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索,从而实现良好课堂阅读教学氛围的营造,以便为学生阅读参与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清玉.书海无涯“读”作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J].名师在线,2019(16):28-29.
[2]彭文婷.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64-65.
[3]黎春红.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9(27):32-33.
[4]刘岩. 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初探[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5]华晓丽.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情感读本,2019(23):109.
[6]林玲.浅析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及其作业处理[J].学苑教育,2019(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