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铁人学院龙岗幼教总园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113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人类的特有行为,是幼儿园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视觉的艺术活动,对开发幼儿智力、激发幼儿潜能、陶冶幼儿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幼儿通过视觉观察、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幼儿创造的信心,引导幼儿创造的动机、点播幼儿创造的困惑。
关键词:面向全体 美术教育 培养兴趣 创造能力
《纲要》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幼儿意味着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根据这一理念,我园积极创设适宜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氛围,使美术教育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现与表达的天地。
一、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营造学习创造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情感上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所以我们要在美术教育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一是创设和蔼可亲的语言环境,掀起学习创造的高潮
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使用亲切、平等、幽默的语言,能让幼儿在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表达上流畅自如,小朋友们创造激荡的浪花会不断掀起新的浪潮,教师要经常运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让幼儿的言语行为无拘无束,创造火花不时闪现。例如我在指导小鸟时,会让幼儿课前自己查找有关小鸟的资料,课上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鸟的画法?”再讨论中让他们自由发言,听到不同意见时,不急于指正或轻易反驳,而是用平等探讨的口吻让幼儿自己寻找正确答案,长久下来,幼儿的想法,观念都会具有个性色彩,有变通性和独创性,我用宽泛之心,去容纳幼儿的不同意见、想法,并不留痕迹的加以科学指导,孩子们的创造之水也就源源不断涌来。
二是创设宽松自由开放环境,积极鼓励循循善诱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环境、提供幼儿自主和主动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确保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提供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如纸、剪刀等作为幼儿创作艺术作品的材料,通过幼儿自己动手,自由地表达感受;或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发学习。教学中,鼓励幼儿大胆取色,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由截取色段,从而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产生了无数种的色调,开拓了幼儿的思路,满足了幼儿对色彩、对于美表达的渴望。
二、丰富幼儿的表达形式,激荡活幼儿创造的火花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行为,每个孩子都有创作的欲望,我们要运用各种手段大胆无忌的给与支持和帮助,经常性的鼓励,让孩子们在失败中获得创造经验和学习创造的机会,丰富幼儿的表达形式,让孩子们在创造过程中有一种协同感,并不断产生创造性地力量。
一是满足艺术表达,促进创造能力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与表现的需要,他们常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
在美术活动中,老师让幼儿作意愿画时,往往也是幼儿最投入、最开心的时候。于是,我们努力使艺术教育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表现幼儿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大班节奏乐《小蝌蚪找妈妈》,教师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在游戏中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并采用分组的形式,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来为青蛙家族编一首呱呱歌,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听着音乐自由创编节奏,配乐演奏,大胆的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满足了幼儿对绘画创作表达的需要,还使每个幼儿都产生了成功感,提高了自信心,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是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发创造的动机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的表达、表现、联想、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如看到同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例如我们在上美工剪纸课时,内向的马婕很想剪一只小鸟,却迟迟不动手。于是我尝试以学习者的身份和她一起想小鸟的特征,并鼓励她大胆剪。一双小手、一把剪刀、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眼神下,不但剪出了小鸟,还剪出了燕子、天鹅,然后在身体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镂空,作品很有创意。由此可见,每个幼儿都是“画家”、“艺术家”,只要我们鼓励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按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他们自己的所见、所感。
三、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共享美术创造的喜悦
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中,要多传授基本的美术技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是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指导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并在他们对学习美术技能技巧有需要时去教,这样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小班美工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小不一的圆形纸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大小不一的圆,然后进行添画变圆。不一会儿,一只只气球、大小不一的太阳宝宝、小乌龟在水里游、小鸟们在天空中尽情地飞翔、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等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出现在面前。他们从单个物体的画变成了具有一定情节的画面,幼儿不满足于一个圆的添画,教师就启发他们使用剪刀把圆剪一刀或数刀后进行拼搭再添画组画,这样一来,他们的画面更丰富了。在圆的基础上,孩子们又试图变方形、变椭圆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作画,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有了初步的布局意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是把幼儿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需求
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时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中班有个女孩比较胆小,在几次线描画的活动中都不愿参与,我发现后就让她先画她自己喜欢画的房子,满足她成功的需要,然后扩展她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引领她进入线描画的天地,尝试运用线条的稀疏密、各种花纹如小花、雪花、小鸟等物与物之间的结合来装饰她画的房子,从而萌发了新的创造,又掌握了线描画的一些技能。
三是将幼儿创造的作品学会与同伴分享喜悦
《纲要》中提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教师首先走进幼儿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和教育儿童,才能引发幼儿创造潜能,而展示交流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互补缺陷,学习借鉴,求新求异,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大班幼儿对于剪纸非常喜爱,十分愿意用剪纸来表现自己对身边事物、对美的感受,而教师对于幼儿的每一个作品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给幼儿一个展示才能、相互学习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这样一来,幼儿自然就在积极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提高了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更激起了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给幼儿,让他们学会分享美术作品创作完成后的喜悦。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可以开启幼儿的智力,会创造无穷的想象,会给孩子插上放飞的翅膀,我们将继续探索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方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