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
四川省内江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众所周知,幼儿园招收的幼儿年龄基本处于3—6岁之间,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生成认知、发展能力的关键成长期,幼儿教育便需综合锻炼
幼儿的认知、行为能力,让幼儿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要及时发展幼儿的意志品格,促使幼儿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其中,民间游戏是一种趣味十足、内容丰富的地域资源,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可以切实优化幼儿的心智成长,让幼儿真正实现全面进步。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利用民间游戏组织育儿活动,切实丰富幼儿教育活动形式,让幼儿积累幸福健康的成长经验。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指南》明确规定:幼儿教育要以引导和保护幼儿天性为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所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教育教学兴趣,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和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可以启迪幼儿智慧,实现全面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教学目标。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游戏不断地丰富。在我们进行民间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到祖先赋予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且我国的民族众多,在进行民间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感受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同时民间游戏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有利于幼儿民族文化的培养。
(二)民间游戏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从小都听过许多民间游戏中的儿歌或者民谣,不仅优美动听,内容还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无疑不是给幼儿展现自己表达能力的好时机,语言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多说多练进行的,在玩的过程中,必将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例如,在民间游戏中进行的“炒黄豆”在这个游戏进行时,幼儿会找到自己的游戏伙伴,两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手拉着手在摇晃着手臂的同时,嘴里大声地念着儿歌“炒呀!炒呀!炒黄豆!炒好黄豆后,就要翻跟头!”两人再同时进行下一动作,反复进行,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炒黄豆游戏当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身体,发展了四肢肌肉和手臂以及协调能力,还在无形中获得了语言上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了词汇运用,慢慢的,就会理解这个游戏中“炒、翻”是什么动作、意义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性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民间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对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实际的民间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提高幼儿对各种游戏角色的认知程度,进而为幼儿体验感受的提升提供保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要想保证游戏的成功率,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提高幼儿合作意识的目的。除此之外,幼儿游戏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只有经历过失败的打击和成功的喜悦,幼儿才能不断进步,进而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幼儿实际,选择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民间游戏
作为幼儿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民间游戏的引入中,不仅要重视游戏的理论基础,还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如幼儿的年龄、性别、爱好,还有他们的合作能力等。正因如此,游戏的引入要结合幼儿的实际,使其开展的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显著。除此之外,将民间游戏的地方化特色融入其中,教师还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
例如,年龄较小的幼儿,由于其自身的合作能力较差,他们在游戏中比较独立,往往不喜欢被人打扰,所以,他们更适合单独的游戏;而年纪相对较大的幼儿喜欢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所以他们更适合群体性的游戏。再比如,男孩子喜欢有挑战性和运动性的游戏,而女孩子则喜欢相对安静的游戏等。从这些角度看,教师在引入民间游戏时,必须立足幼儿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展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传统民间游戏也一直在传承,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涉及的区域广泛,当幼儿在区角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定,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区角进行利于目标实现的材料投放。挑选几个小朋友进行合作完成,相互配合游戏,或者个体能够独立完成的,促进手眼协调、小肌肉群发展的小型民间传统游戏。这样在区角开展游戏,不但能丰富活动区域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幼儿多种能力水平上升,例如,棋盘游戏、五子棋、翻绳游戏等益智类。还有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手部游戏,在语言方面幼儿可以玩“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看大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配有儿歌童谣的游戏,让儿童在其中感受并探索各种不同类型的传统民间游戏的玩法。
(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改变了大多时间是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的现状,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去选择游戏材料,落实他们游戏的权利,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游戏是真游戏、玩是真玩。比如,在传统民间游戏“骑大马”中,原游戏玩法就是每人骑着一根竹竿向前跑。改编时保留了玩具竹竿,只变动了游戏玩法。如玩法一:用竹竿在地上摆成房子、棋盘、小河、小桥、梯子等状,玩“跳房子”“下棋”“过小河”“走小桥”“爬梯子”等游戏;玩法二:用绸子把四根竹竿绑成轿子,由两名幼儿分别在前后抬轿子,一名幼儿坐轿子,玩“坐轿子”的游戏;玩法三:幼儿用若干竹竿拼成动物、植物、人物等几何图形,玩“有趣的拼图”的智力游戏。
(四)积极丰富民间游戏内容,创新游戏教学形式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涵取材于生活,灵活的游戏时间和场所自由度高突破了种种条件的限制,整合民间游戏需要创新幼儿园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率。游戏内容需要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契合性,利用区域游戏的整体开放特性科学渗透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主要包括:民间美术游戏以剪纸、折纸和废旧物品制作为主要形式,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美术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民间体育游戏主要包括传统经典的跳方格、跳皮筋、踢毽子和打沙包等运动,简单的材料结合团体活动的运行有利于锻炼幼儿身体和愉悦身心;民间童谣游戏,作为音乐的重要形式童谣有着悠久的历史,韵律丰富和节奏感强的童谣语言生活化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结合经典诵读教学进行童谣和儿歌游戏可以激发提升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组织丰富的民间游戏活动,可以切实激发出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可促使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健全幼儿的心智。因此,幼儿教师要分类整理民间游戏项目,及时组织游戏活动,以便切实优化幼儿园的育人效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晓倩.探讨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J].智力,2020(08):41-43.
[2]王凤琴.浅谈幼儿园教学中“民间游戏”的意义[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55.
[3]郭霞.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70.
[4]孙步英.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04):128.
[5]张艳云.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情感读本,2018(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