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中班幼儿的科学兴趣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刘芬
[导读] 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还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促进幼儿积极的探究欲望
        刘芬
        翔安教育集团阳光城幼儿园
        摘 要:
        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还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并促进幼儿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且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主动观察、具体情况分析、动手操作并填写记录表等方法促进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科学活动的过程应注重幼儿的发展,教师为辅引导幼儿对事物产生兴趣,并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积极动手、勤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沟通合作。
        关键词:科学教育  激发兴趣 探究  动手操作 观察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它能指引幼儿往特定方向发展,而且科学游戏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教师应该制订合理的科学教育教学目标和计划;巧妙组织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科学主动性和探究科学的能力。那么,幼儿教师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呢?分享一下我对科学教育活动的见解:
        一、打造浓烈的气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百闻不如一见,对孩子说的再多未必能理解。如若让孩子亲眼瞧着,身如情境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考验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比如幼儿在学习关于鸟类的活动时,教师可以事先将教师布置为森林主题;再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便于幼儿观察欣赏,将幼儿从视觉听觉带入情境中,吸引其注意力,再结合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所以当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定条件,便能打开幼儿的大脑,让其自由发挥;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班级自然角,环境创设让孩子自己去开启探索之门,教师再根据孩子的问题穿针引线集中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问,多媒体,走出教室的方式激发探索的欲望。
        当幼儿汇集了一定的知识量后,面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好提问。我们在创造环境气氛的时候也要注重语言气氛;教师既要保持孩子的天真,也要学会爱护、呵护他们,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否符合主题都要及时回应;耐心的给予解释和说明。这表明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浓厚、乐于动脑筋思考问题,内心求知欲旺盛。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丰富的操作材料犹如一桌美味的事物,让幼儿蠢蠢欲动,爱不释手。更能激发幼儿创作意愿,积极探索学习。当你提供丰富材料或者情景,幼儿很快能融入其中自导自演。就像老师提供冰棒棍给孩子,他们会用同一种东西给你演绎万种游戏。有的搭房子,有的当做数字,有的过家家等等你意想不到的结论。老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引导,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发挥想象,一起动手操作探究,一步步,一层层推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发展。同时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能体现出丰富材料的活动当属区域活动,丰富的区角,丰富的材料让幼儿爱不释手。因此老师应该注重科学区的材料投放,材料的投放应贴近自然生活,比如生活中的杯子;碗筷;各种瓶子;纸箱;球类等等。孩子们在给动物喂食的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投放各种图形、颜色、大小的食物;多种多样的的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玩着玩着孩子就变得会玩;爱玩;玩出创新,也变得乐于参与活动,敢于探索。


        教师同时也要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操作的材料并不是局限在班级老师,很大一部分空间还是在生活当中,因此启发幼儿去生活中寻找有趣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开拓,他们会更积极地探索科学。
        三、动手操作,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张家麟先生曾经说过:“要教育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同时指出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包括拥有相同理念的杨震宁教授也不例外。
        幼儿科学知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让幼儿得到结论,而还要是让幼儿自己去一步步探究并形成的个性理解才是他的知识。聪明的我们要做一个“懒老师”让孩子自己尝试去玩,在玩的同时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自己找答案。成功得到答案后,孩子不仅仅享受一份喜悦,也获得了一份成就感。在成功的道路上埋下一颗种子。
        例如幼儿在探究颜色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幼儿常见的几种颜色,然后再请小朋友猜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颜色。让幼儿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最后汇总讨论结果,让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再将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总结。
        动手操作活动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孩子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容易分散注意力。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并合理安排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巧用区域自然角,让孩子们自己带感兴趣的小动物、各种蔬菜植物来观察饲养。而且还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丰富自然角。例如春天种花,养蝌蚪;秋天收集各种树叶和种子、果实等。与幼儿最贴切的莫过于平日里吃的蔬菜,种植周期短,便于孩子观察。比如黄豆芽,绿豆芽,放在装有水的透明杯子里,生长周期短,相隔一天变化就非常明显,牢牢的吸引幼儿的兴趣,也便于孩子观察;准备一个图画录本,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可见动手操作是多么的重要啊,不可忽视。
        四、家庭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幼儿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家访;电访;约谈;离园聊等多种方式。动员家长在幼儿园以外的生活圈也积极为幼儿学习科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自理方面,可以让孩子在家自己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扣钮扣;拉拉链、穿鞋子;系鞋带等,无形中培养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能力。
        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孩子都看在眼里,例如:植物生长的过程;动物的叫声;一片微小的落叶;这些都无形中启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园共育能帮助幼儿成长,激发幼儿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忠虎: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J].19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