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中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摘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各行各行业也相应发生了革新,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教学形式的更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考、观察、分析等能力,从而在学习中更能如鱼得水。本文将从多媒体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特点和促进教学的渠道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化 数学课堂 智能化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可能表现,能够更加深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更全面的知识呈现,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而教师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对教学纵横深入,有效掌握教学的节奏和内容的讲解。下面将基于自身的经验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课堂教学进行探讨,总结出一定结论和想法建议,借以学习交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的应用特点
多媒体对于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塑造性非常高,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知识动态生动、快速完整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将知识进行了重新的排版和罗列,避免了书本上排列的一大推抽象复杂的知识导致产生的畏难现象。多媒体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够很好地标注学习内容,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资料,课下自主学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把握好多媒体的优势,注意不要照搬书本,让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合理的利用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先整体梳理教学内容知识,可以将知识结构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现在的PPT教学,直观地向学生讲解知识;其次,在教学中有侧重的使用多媒体,如,教授集合内容,教师使用教材所罗列的列举法,在“地球的四大洋”中可以将地球四大洋的画面展现出来,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在枯燥的教学中增添几分趣味性,再将相应的教学内容穿插,用数学方法组成集合:“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这里可以看出通过多媒体,学科之间的交融是更为和谐的,促使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深入学习。还有,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去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知识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多元性,使用真实的人物、系统讲解的声音、在线歌曲等形式去丰富课堂,增强学生形象和视觉好的体验。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对学生学习心理特征,让有限的时间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影像、文字、动画、音乐等多形式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知识能够有更明晰的框架和思维的拓展。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也不要过于借助多媒体,去依赖多媒体的教学,在教学中能够把握好尺度,让教学质量和效率兼得
二、促进教学的渠道
多媒体节省了传统教学中的大量板书的时间,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学生的教材知识的讲解上,这是多媒体促进有效数学课堂的表现,而如何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呢?以下将给出一些建议。
例如,多媒体的辅助在基础教学方法中也已经挖掘到极致了,教师可以从内容的呈现上玩点新花样,首先是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使之转化为严谨而富有逻辑的解题步骤和分层表达,并能够做好知识的温习,使用PPT的链接形式将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具有知识的连贯性,如,学习等式和不等式的内容,对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学习要对比着讲解,而教师配合多媒体讲解就会非常的精炼,让学生明确去认知,这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良好习惯,再更进一步地推动学生自主提纲挈领的学习能力。还有,多媒体能够实现翻转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进行台上分享,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往往在教学中,学生面对知识的学习障碍是了然于心的,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轻松直白,但教师在一旁听完讲解后要对学生的知识讲解作出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再展开一些生活实际内容的话题;在教师对函数基本讲解时,利用多媒体能够确保作图的精准性,不会带给学生模糊大概的记忆,而对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大(小)值的计算通过展示实际试题的锻炼,可以将先以简单一点的题做当例题讲解,再给出一些稍微难的题目给学生,再让学生做好上台进行投影并分享解题心得。
三、结语
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呢,多媒体是不能代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认真背课,充分挖掘多媒体的功能,让教学展现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理解数学,爱上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数学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一种独立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去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J]. 刘斌. 当代教研论丛. 2016(08)
[2]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闫永翔.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2013
[3]浅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李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