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刘欣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的课程
        刘欣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两河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的课程,在科学发展背景下,小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是小学数学阶段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想象力的培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观想象;培养;措施
小学生正处在模仿能力与想象能力塑造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数学教材中安排的知识体系中穿插了一系列图画、图形,就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数学图画、图形的设计,不仅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想象,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想"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想"都是必要前提。想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意义重大。
        一、直观想象的价值
        (一)激发兴趣
数学兴趣的获得建立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借助直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通过直观想象可以把数学材料设计得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信心
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制于各种因素,有时还会出现倒退。研究表明,如果教学环境没有促进学生信念改变的因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是比较稳定的。受学科领域知识影响,小学生容易孤立地认识数学事实、概念、原理,几何直观和直观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把前后学习的、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沟通数学知识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信心。
        (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用图表和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学生可以从直观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通过想象、类比和联想,猜想问题的结果。随着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有了发展,这使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获得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方式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老师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可以使得他们的课堂学习迸发活力,变得生动且有趣,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圆的认知”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去激发学生的直观想象力:“为什么小汽车的车轮不是矩形、方形,而是圆形呢?”“你们能够想象下骑着方形车轮的自行车的样子吗?”“假设小汽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的,会怎样?”就可以让学生马上开始直观地想像,边说边想,有的学生会说骑不动呀,有的学生会认为骑得的时候很颠簸等等。随后关于这几点,将提前做好的动画展示给学生看看:一个人驾驶着是一辆装有方形车轮的小汽车,它在道路上不仅移动的慢,而且被颠簸得狼狈的画面。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圆的知识,并加深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通过直观的图像教学将更加丰富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二)创造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很丰富的,他们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新。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可想象的空间,探索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因素,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扩大学习思维。就像在教授数学的应用题一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乏味的文字叙述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在数学课上一个很常见的一道题目:鸡和兔子被关在笼子里面,可以看到30个头和72只脚。那笼子里有几只鸡和几只兔子?可以给学生创编一个故事内容:“亲爱的同学们,紧紧地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你是一个魔法师,手里挥舞着魔杖,突然,笼子里的30只动物就已经变了:所有的鸡都被停在了空中,所有的兔子都抬起了他们的前脚而站了起来。同学们一边笑着,一边认真地听着,觉得很有趣。因此,我趁机就会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当时地面的有几只脚吗?”学生很快计算出了有12。“那这些站着的脚是兔子还是鸡的呀?”“兔子”。这就让学生很快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就是兔子有6只,鸡有24只。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上,学生们会比较感兴趣,之前他们对这些问题感到非常头疼。我及时告诉学生:“只要你们开始发挥想象力,进行推理,就可以解决有关此类问题的应用题。”这种创造性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锻炼,而且可以扩展他们的思维,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几何图形,催生直观想象力
著名数学教育家华罗庚先生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几何图形,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以形解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赋形以数”,从而唤醒学生的操作经验,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思考问题的能力。许多代数问题具有几何意义,同样许多几何问题都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教师借助几何图形进行教学,可以催生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解图、释图、识图,而且要引导学生画图、构图、创图,这是建构数学问题几何模型意义的重要路径。比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学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堆钢管,一共有10层,顶层有5根,下面的每一层依次比上面的一层多1根,最下面的一层一共有14根,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画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直观想象一堆钢管最上面一层、最下面一层、层数以及总根数的几何意义。借助直观想象力,学生就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解决钢管的根数这一实际问题。在这里,代数问题的解决获得了几何图形的支撑,催生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力,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数形结合方法的精妙。在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可以为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建立适切的心理图像,学生借助几何图形支撑的心理图像深度思考,审视抽象的数学学习内容,就能形成新的视角,产生新的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图“说话”,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用图“说话”,关键是要建立图形与数学的关联。因此,教师通过图形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想象,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建立数形之间的关联,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束语
无论是常规性解决问题,还是创造性解决问题,观察、想象和思维均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想象是解决问题心理成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邵光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68-75.
[2]吕增锋.基于“直观想象”数学核心素养的解题策略———以浙江省2016年高考理科第19题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2017(2):21-23.
[3][美]G.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M].涂泓,冯承天,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37-38.
[4]戚兴栋.立足知识本质,发展学生几何直观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8(31):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