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王鹏飞
[导读] 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够使高中生在发展中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终身发展的品质与能力
        王鹏飞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够使高中生在发展中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终身发展的品质与能力,而高中阶段作为转折阶段,就应该将核心素养的教学重视起来。现阶段在教学改革上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上。所以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与物理知识进行完美结合,帮助高中生的物理能力与物理思维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物理
1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中融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1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自然界之中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等。学生必须要对高中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到了解与掌握,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形成物理思维,进而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价值,了解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养。当学生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后,能够增强学生的物理能力、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
         因为物理这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所以在高中阶段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时,需要先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 然后对物理知识可以达到灵活的运用并且可以实践操作; 也要在概念与公式的引导之下建立起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物理知识系统。在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时,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逻辑得到提升,也可以培养核心素质的发展,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
2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2.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重视物理观念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问题导学中,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身到物理问题的探究中,从而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水平。 其中,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时,老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层层推进,有效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行星的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提出“开普勒第三定律内容的适应范围”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哥白尼至第谷连续 20 年对行星位置的观测记录,让开普勒对第谷观测资料的研究内容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 这样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问题导学”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问题的讨论与思考过程中,从而让高中物理问题导学的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
2.2开展多媒体进行教学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而言具有抽象性,所以高中生个体之间因为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大部分同学都会认为物理是一门难度较高并且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教师为了改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利用多媒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与活跃性。

例如在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运用牛顿和苹果的故事作为课程引言,因为这个故事对于高中生而言耳熟能详,但是讲述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注意力; 与此同时,教师将万有引力的实验内容通过多媒体放映视频以及图片,放弃传统教科书的理论与图片讲解,使整个课程在多媒体的运用下变得直观性与生动性。教师引领学生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完成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持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达到核心素养与物理学科的结合。
2.3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立足于教材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模型,通过不断推理、论证和质疑等各个环节去深入了解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 同时,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紧密结合高中物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重要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有效拓展科学思维,最大限度增强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功”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让班上力气较大的一名学生和力气较小的一名学生,同时将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搬到另外一个位置上。 其中,这个力气较大的男生直接便将物体搬到了目的地,而力气较小的女生则选取了其他一些方法才能够将这个物体搬运到目的中。 然后,老师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出两张图片。 其中一张是一个人爬楼梯,而另外一张则是一个人使用轻功上楼。 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这两张图片和男女生搬运重物的场景进行讨论,积极思考这两个过程中对于不同对象做功存在的区别。 通过设计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采取矢量分解的方式将两个过程转化为两个具有特殊性的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借助正交分解力的方式来计算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加入习题讨论环节,鼓励学生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各高中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班级中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严重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因此在习题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讨论环节的设立,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沟通来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小组讨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因为部分学生面对教师时会有压力,而面对同学则能够畅所欲言。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便能够提出并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长此以往,其问题意识也就养成了,且小组讨论能够提升其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时间和位移”一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所有问题,并在习题课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组内寻求答案,如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是理解不了两个位置间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又不好意思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便埋在了心底。位移是指质点的位置变化,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而路程则代表运动轨迹的总长度,没有方向,两者区别明显。教师可将班级成员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应包括各层次的学生,以便大家相互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便会了解到自身问题所在,同时教师也可适当提醒组内成员设计实验来感受位移与路程之间的不同。若小组成员均不能解决此类问题,可由教师帮助解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践行我国教育事业现阶段的改革与创新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实施; 既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物理思维、科学思维、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明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使用探微[J].新课程导学,2018( 5) : 53.
[2]宫娇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 24) : 57-58.
[3]钟宁.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8) : 82.
[4]于春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2019( 2) : 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