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解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   作者:郝卫斌
[导读] 精细化管理模式由于其自身的优势特点,能够有效地与后勤管理模式相融合
        郝卫斌
        130122198105260319
        摘要:精细化管理模式由于其自身的优势特点,能够有效地与后勤管理模式相融合,为后勤管理模式革新指明方向。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后勤在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工作做精,重视工作细节,使工作成效制度化,以此增强高校后勤管理效度。因此,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应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推进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落实,以此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原则;渠道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手段或者方法。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内容较多、涉及的管理范围较广,管理效率低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方法应用与渗透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当中,能够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制度更加健全、工作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工作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工作管理效率更好地提升。因此,高校要重视精细化管理方式的有效应用,并重视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壮大,推动高校各项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细化、科学、高效,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果,保障高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1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特性
        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将精细化管理模式运用到其中,彰显一定的管理特性。首先,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理念彰显主导性。相较于高校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服务理念为主要工作方针,立足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学习等工作需要,调整后勤工作模式,将服务于高校作为自身工作核心,以此推进传统后勤管理模式的革新,促进后勤管理质量的提升。其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充满民主性。相较于高校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更具民主化,尊重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诉求,以员工诉求为自身变革的基础,使自己更好地满足工作需要,并且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管理决策中,以自身智慧、想法增强决策的民主性,进而实现民主化后勤工作模式。最后,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重视开放性、公平性。相较于高校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更加强调工作的公平性、规范性、开放性。在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后勤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向教职工、学生等群体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并且将这些信息资源对高校管理层进行公开,彰显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
        2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原则
        2.1立足于学术研究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后勤部门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高校学术事务发展进行。高校后勤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牵涉组织目标制定、管理人员配置、管理职能定位等,这些均能够服务于高校学术事务发展,给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健康的生活环境也是后勤管理的职责之一。
        2.2立足于服务导向
        高校后勤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确定管理目标,其次要形成管理理念,而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服务导向,其能够指导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这样才可以确保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目标实现,给高校师生建立良好的服务平台,让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变成更健全的服务系统。
        2.3立足于精简高效
        高校后勤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小,对应的管理层级越多;反之亦然。而针对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来讲,设置后勤部门的目的为促进信息交流,给广大教师与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基于此,高校后勤管理组织体系要应用扁平化结构模式,最大程度的减少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幅度,让信息交流变得更顺畅。


        3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渠道
        3.1 完善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事实正是如此,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不能够没有制度的规范,而后勤工作向精细化管理工作转型更需要科学化、合理化的制度保障,以此使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章程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重点在于程序化、规范化,身为管理人员应意识到工作模式的转变,工作模式不能够只停留在以往的形式上,应重视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以此从行动上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型。因此,新时代下,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应根据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强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后勤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例如,在制定采购、招聘等制度中,需要充分的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情况,以及管理人员工作诉求,整合岗位工作信息,以人性化管理模式为依据,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构建,使招聘、采购等制度更加科学化,进而彰显后勤管理工作效度。
        3.2规范后勤精细化管理流程
        首先,后勤工作目标的精细化。在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将工作重点立足于工作目标明确上,以工作目标为导向推进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从后勤管理工作层面来看,后勤精细化管理目标的明确,好比一定的媒介,通过媒介的引领使管理人员向一个目标前进,以此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因此,在后勤精细化管理目标明确中,应立足于后勤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明确后勤精细化管理目标,改变以往目标过于空洞的状况。
        其次,后勤管理人员总结反馈。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管理人员的工作总结,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都需要重视工作总结,以工作总结为导向,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解决问题,以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长此以往,管理人员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精细化管理。最后,后勤薪资待遇。在高校后勤工作中薪资待遇是一种辅助性工作,其能够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后勤管理人员更好地对待自身工作,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模式的提升。在后勤工资待遇中,应拉近后勤管理人员与教职工薪资距离,立足于社会发展形势,根据社会大众的薪资模式,合理地明确后勤管理人员薪资,使薪资合理,能够满足管理人员生活的物质需要。与此同时,高校应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生活,帮助后勤管理人员解决生活、工作困难,为后勤管理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增强管理人员高校工作幸福感,以此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效度。
        3.3建设后勤精细化管理文化
        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通俗上理解,是后勤管理人员将每一项工作能够做到位,发挥后勤管理工作根本性效度,促进高校办学效益的提升。从文化层面来看,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文化模式,追求精益求精,这为后勤管理工作模式指明了方向。因此,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应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导向,促进后勤精细化管理文化的构建,以文化感染、陶冶管理人员,促进管理人员全面发展。通过构建后勤精细化管理文化,重视文化熏陶,促进管理人员全面发展。例如: 以后勤精细化管理文化为导向,通过标语的张贴,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管理人员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
        3.4培育精细化后勤管理人员
        新时代背景下,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后勤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应重视管理人员能力、素养的提升,使管理人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首先,重视开展后勤精细化管理培训工作,将后勤管理精细化内容渗透到其中,立足于专业发展需要,制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培训方案,鼓励管理人员融入到其中,以此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度。其次,身为后勤管理人员应具有学习意识,通过自我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工作、业务能力,推进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若想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需要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引入前沿的管理模式,创新现行的管理方法。立足于高校后勤管理现状,通过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健全激励制度、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全面落实内外部监督工作,来实现既定目标,推动高校未来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陆体艳.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6):160-162.
        [2]林金英.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3):50-51.
        [3]王晓博,李莹,王华琛.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25):25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