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萍
华舍中心幼儿园
[摘要]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男性和女性角色出现的频次、男性主角和女性主角出现的频次、男性和女性的自致角色、男性和女性的先赋角色等不同维度对《幼儿园课程指导》幼儿用书中的性别角色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该教材中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等问题。以此来引起相关教育部门、教材编辑者、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的重视,为幼儿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教材;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内容分析法。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而性别角色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是一种是有目有计划的,并能使教师与儿童产生联结的教育载体。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我国学者已逐渐关注教材中的性别角色问题,但是研究的年龄段集中在小学及以上阶段,缺少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教材研究,且笔者发现在对幼儿园教材的研究中更多关注到教材的使用与选择,缺少幼儿园教材中的性别角色研究,目前有对《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春季版)幼儿用书的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男女性别角色数量不均衡
1.女性角色和女性主角出现频次偏低
从数量上进行对比,《幼儿园课程指导》幼儿用书中女性角色出现的总频次比男性角色出现的总频次少159次,频率低14%。女性主角出现的频次比男性主角出现的频次低了48次,频率低40%。女性主角角色出现频次远低于男性主角角色。
2.女性先赋角色多于男性先赋角色
首先,从数量次上进行比较,女性先赋角色出现的总频次比男性先赋角色多63次,频率高了40%。其次,从先赋角色的种类而言,女性先赋角色出现的种类为6种,男性先赋角色出现的种类为5种,相对而言,女性先赋角色无论从数量还是类型上都比男性先赋角色要丰富。
(二)男女自致、先赋角色存在刻板印象
《幼儿园课程指导》幼儿用书中男性以自致角色为主,而女性以先赋角色为主。教材中男性的自致角色涉及的领域较广,在畜牧业、服务业、学术界、政治军事界、艺术界、科研界等领域都有所涉及,且种类繁多牧民、佣人、教师、裁缝师、士兵、厨师、国王、猎人、医生、农民等社会角色,共计30种。相反,女性的自致角色类型远少于男性自致角色,自致角色出现的频次也远少于男性。女性自致角色主要是社会中的服务业,比如,教师、收银员、护士等,共16种类型。
三、教育建议
1.国家政策的颁布将性别平等再次被强调。尽管如此,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政策颁布,而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相关部门颁布的政策也将形同虚设。教育工作部门要对教材的编写进行监督,并对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内容进行审查,各级部门与学校也应积极配合,以此推动、落实教材中性别角色问题的改善。
2.增加教材中的女性角色整体的数量;其次,丰富教材中的性别角色形象,女性角色不仅只是单一的善良而温柔为主的形象,男性角色也不一定要坚强勇敢。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假小子”“女汉子”等女性角色被众人接受;相反,男性的言行若出现不符合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就很难被社会接受。当然,本研究并不诣在表达增加女性刚毅和男性柔软的形象,但是希望教材中可以传达给社会一种非传统刻板印象思维的新视角,真实反映当代社会女性风采。
3.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角色观念,从生活细节上向幼儿传达男女平等、性别多样化等观念。其次,幼儿的学习主要环境为幼儿园,幼儿园中的教师需要接受专业的性别角色教育,并使其内化后在生活与学习中影响幼儿,形成个性化的性别角色意识。最后,幼儿接触较多的环境即是社区与文化传媒,社区与传媒传达的性别角色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得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社区与传媒在宣传过程中需要注意言辞的正确表达,以此来向社会群众积极传递平等而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
参考目录文献
[1]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 2010
[2]李书娟.幼儿园教材中的女性角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胡末菲.幼儿园教材的性别意识传达机制研究——以南京某幼儿园的语言课教材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5
[4]宫亚男.性别角色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