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琦
南昌市西湖幼儿园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儿童美术学习的关键,是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儿童萌发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和创意”。美术区是儿童自由享受、创造自己个性的特殊区域。这是一个小世界,让孩子们感受和表达美。废旧材料可以成为儿童情感的载体,在美术领域表达和创造美。教师应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鼓励亲子共同收集,追随幼儿的活动需要递进性投放,引导幼儿探索废旧材料的多样玩法,不断组合变化、再造重组,变废为宝,赋予废旧材料新的价值和功能。并尝试打开各个活动区间的通道,将经过幼儿灵巧加工后的作品投放到各个区域中,实现创作成果的互通共融。
关键词:废旧材料;幼儿园;美术区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美术是人类感受美,表达美并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园的美术区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小世界,让他们自由地感受和表达美。在美术领域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选择材料,并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表达出来。
一、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基础—废旧材料的收集
(一)鼓励亲子参与,收集生活中的废弃品及自然物
与生活的密切接触是现代教育的标志。“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是全球发展的方向。倡导节约和环境保护,以及利用复兴的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材料开展有意义的创意活动,是当今教育的倡导者。因此,我们会根据父母的孩子的活动需求与他们积极沟通,并让他们一起收集诸如瓶,纸箱和塑料袋之类的废旧材料。我们收集和选择的材料随处可见,并且随时可用。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可以带给孩子无限的乐趣,也减轻了老师准备的负担,而不必担心整天为孩子的美术活动寻找材料。
与幼儿讨论后,我们在各班设立了一个“废品收购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材料的收集行动中,引导幼儿将收集过来的材料进行清洗、消毒、分类。除了容易收集的废旧纸箱、纸盒、易拉罐外,还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材料也受到幼
儿喜欢,如:贝壳、竹子、碎布、纸盘、扇子、簸箕、稻草、瓶盖、茶叶罐等。丰富多样的废旧材料为幼儿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好基础准备。
(二)实施分层分类,建立美术区活动材料的“家”
材料多了麻烦也就多,当幼儿游戏时总是为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而烦恼的时候,我们与幼儿讨论:这些材料应该放哪里?怎样放才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白,材料应该分区域、分类摆放才能方便游戏时自由取放。接下来,我们带领幼儿亲自动手将废旧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学习规划合理,分区域分层摆放。
当然,废旧材料的放置还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的需求等情况。对小班幼儿来说,可供选择的废旧材料要适宜,所收集的材料不宜太过复杂,但同一类材料的数量可以多;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材料种类及分类的维度可扩广一些,可供选择的废旧材料要增多。我们组织儿童对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将它们放在相对干净的篮子或小储物箱中,清楚地分类标记,然后儿童了解该地区材料的特性。并将它们放在该区域中有助于避免混合放置。对美术领域的干预为美术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废旧材料的运用
(一)不同操作难度的递进式投放与指导
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活动内容和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使材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我们注意观察了解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喜欢哪些材料?怎样玩?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追随幼儿的兴趣,尝试对废旧材料的操作难度进行多个层次的拓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索。如:大班美术区域“玩转报纸”这一主题,目的在于让幼儿用报纸设计立体的“竞技人”。
一开始大多幼儿尝试用捏、团、搓等技能制作竞技人,可是他们在操作中发现,直接用报纸拼接竞技人的四肢不够牢固,不好连接,根本站不稳。我们就鼓励幼儿讨论:“什么办法可以使竞技人的四肢连接得更牢固?”鼓励幼儿在美工区的玩具柜里寻找适合的辅助物。幼儿们尝试了各种办法,最后发现用牙签或烧烤棒直插或斜插的方法可以使竞技人的四肢固定。竞技人做好了,可幼儿们发现自己的作品不够大方,又不能独立站立,不好玩。就这一问题我们又展开了一次讨论:“如何才能做出大的竞技人?”“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竞技人独立地站起来?”幼儿们想了很多办法,他们拿来科学区的粗水管试着连接,发现不够稳时,又去找了大可乐瓶、水桶来当竞技人的底座,但一次次的实验都不如意,最后幼儿们找出户外的器械来当底座。幼儿们终于挑战成功,摆弄着各种能独立地站在地面上的竞技人。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竞技人的形态很美,但是报纸的颜色比较单一,怎样帮竞技人装扮呢?于是,幼儿再次行动,寻找各种合适的材料(吹塑纸、蜡光纸、彩棒等),尝试为竞技人进行装扮。
(二)不同探究角度的递进式投放与指导
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观察幼儿在主题搭建时使用材料的情况:如何选取适合的材料?一样的操作材料幼儿每次会有什么变化?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在一些游戏材料之间或同一材料的不同侧面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对这些多重关系的探究能不断生成出不同的探究角度,使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探究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地进行拓展[6]。如:美术活动“古船”这一主题。在让幼儿充分认识了解古港古船的基础上,尝试让幼儿在美术区域中借助纸皮等废旧材料自由搭建古船的外形特征并进行装饰画。幼儿们在搭建过程中发现单一使用纸皮围合成船,现有的纸皮数量不够,也不够大,船的外观不够形象。在共同商量中,幼儿找来了户外活动用的蹬梯,将蹬梯倒立放在两侧,用纸皮将其包围,船的外形出来了。幼儿们开始商量怎样装饰古船,自主地交流装饰花纹,并多次进行不同方案的装饰验证。古船装饰好了,幼儿们又发现这艘船怎么没有船帆,于是他们再次行动,找来了旧草席,将旧草席固定在PVC管上,船帆做好了,船终于完成了。在听着幼儿的欢呼声中,我给了幼儿一个新问题:船造好了,可以靠岸了,岸边会有些什么东西呢?幼儿马上说出:“螃蟹、虾、鱼……”新的一轮任务到了,我帮幼儿准备了各种纸杯、纸盒、光盘、手套等废旧材料,让幼儿们自主地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海产品。
我们尝试引导幼儿打开各个活动区间的通道,将经过幼儿灵巧加工后的作品互通共融地投放到各个区域中,让幼儿们的创作成果流动到各个区域活动中。如:引导幼儿将在美工区中制作的服装投放到音乐表演区中,供幼儿们自主组合表演;引导幼儿将在美工区用纸箱变出来的城堡投放到语言区中让幼儿们在“故事小屋”里说悄悄话;引导幼儿将在美工区制作的古厝屋顶,投放到建构区当大雄宝殿的屋顶等等。
结论
美术是孩子们通往美术殿堂的其中一扇门,美术区域则是通向这扇门的一条捷径。幼儿园美术区材料的投放应当基于幼儿原有的审美经验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次投放,以废旧材料为主,及时更换与补充活动材料,使幼儿充分获得审美经验,得到最适宜的审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2]刘玉花.区域活动中废旧材料的投放与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23-24.
[3]朱维庆.基于《指南》背景下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再思考[J].课程(下),2014(9):28.
[4]谢蕾.简述幼儿园开展集市游戏中的废旧材料[J].才智,2018(9):18-29.
[5]吴景清.简析区域活动中废旧材料的投放策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9):16.
[6]王雪君.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8(7):9.
[7]周霞雯.巧设区域材料开拓无限智慧[J].大众科学(科学教育),2017(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