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清
安溪县金火中学 福建 泉州 362400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目的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下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面对改革后的教育,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提出了发现法的教学形式。那么如何将发现法更有效的应用到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当中需要引发老师的思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文献的探索,提出自己对该方面的见解,希望大家给予斧正。
关键词:电学、小组合作、发现法、初中物理
引言:发现法教学形式的提出,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当中开展发现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环境有所欠缺等等。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创新自己的教学能力等方面入手,来更有效地提高发现法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应用。[1]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改革后的教育理念当中发现法的提出,对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发现法的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老师作为辅导者来更好地发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爱和潜能。因此,在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发现法的教学形式时,老师要充分的树立学生在学习物理电学的信心,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最大化的为初中物理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比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的实验教学中,老师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教室熄灯时,为什么一个总开关可以熄灭3个灯泡?而家里的开关站往往是一个开关熄灭一个灯泡?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的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学生在此时就会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在面对这种现象发生时,可以先肯定学生能发现问题很棒,然后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课本定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引导,学生就会发现是由于插座和灯泡接头处接触不良才导致的灯泡不亮。通过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来开展发现法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发现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开展发现法的教学形式时,小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有研究发现,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担当的精神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老师要为每一个小组布置相应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
此外,老师还可以将游戏法应用到教学形式当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发现法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让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比赛。[2]
例如,在备课电功率的计算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布置出相应的习题,PZ220-25”的灯泡,接在电压300伏的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有多大?实验中的灯泡的电阻是多少欧姆?布置好习题后,老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抽到数字相同的学生互为一组。然后,老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探讨,经过讨论后,老师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提高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发现法在教学中的开展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趋势。并且也受到了各位老师的广泛欢迎。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直观形象,方便快捷,能够动态立体的为学生展示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发现法的精髓就是在于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就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通过为学生播放有趣的教学视频,模拟找缺点的游戏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施教。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电荷的教学内容时,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静电的由来来引入课程教学。然后,教师讲解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动态立体的了解其相互作用规律。然后,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两张图片,图片中为接触带电,感应带电的具体图画,让学生进行判别,以此来提高发现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现法在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实验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面对发现法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时,身为教师要不断的提高的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用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来面对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弊端和问题。在文章的最后,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连起手来,为学生美好的明天和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班熙峰.浅谈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7(11).
[2]董华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2019(04).